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债市崛起:监管赛跑之下的扩容与创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董云峰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5日

    短短数年间,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融资结构,更打破了资本市场历来盛行的“唯股论”思想。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国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7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23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487亿元,同比多206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亿元,同比多64亿元。

  “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不能仅仅只盯着信贷谈流动性了。”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研究总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信用债大扩容

  2012年以来,三大债券监管部门全线发力,纷纷降低发行门槛,扩大发行人范围,并突破净资产40%红线,同时致力于淡化发行监管,以加快发行节奏。其结果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达到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最引人注目的是城投债放量。在银监会“降旧控新”的思路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持续受限,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逐渐成为平台公司的主要融资通道。从企业债到中票,监管部门对城投债几乎全线放开。

  一方面,趁着上半年城投债二级市场的反弹,发改委大量放行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平台发行城投债,前7月企业债累计发行3450亿元,同比大增1.3倍;另一方面,交易商协会一改原先的审慎态度,在“六真”原则的基础上,向各级城投公司敞开了大门,这使得城投类中票不断涌现。

  一位接近交易商协会的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我国,绝大多数发行人都是国资背景,都可以称为投融资平台,关键是现金流状况和偿债能力水平,不能因为是平台就不让其发债。”

  在这场大扩容中,债券发行的净资产40%红线基本名存实亡。今年6月,交易商协会出台新规,允许评级不低于AA的发行人,其短融与中票互不占用额度,即短融、中票的发行额均可达到净资产的40%。作为信用债市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短融、中票发行有望继续井喷。

  而交易商协会的另一个改革举措——超短融发行主体扩容,则令商业银行倍感压力。同样在近期,交易商协会将超短融发行人范围从原先的不到10家,大幅度扩充至一般中央AAA级企业及其一家AAA级核心子公司,此举将对银行流动贷款业务造成冲击。

  进入郭树清时代的证监会,去年末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并成立债券办公室,进一步简化公司债发行审核。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上半年公司债共发行97只,发行规模为1030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的24只、539亿元飙升304%和91%。

  产品创新涌现

  从超短融与定向工具的问世,到今年中小企业私募债与资产支持票据的闪电开闸,近年来债市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基础品种基本补齐。而随着国债期货重启被提上日程,债券衍生品发展曙光乍现。

  作为银行间市场的自律组织,交易商协会堪称这场创新浪潮的引领者。自2007年成立以来,交易商协会摒弃了行政审批,率先采用注册制的准入方式,同时从债券期限、发行方式到产品内涵,逐步探索金融创新。

  2010年底,交易商协会在短融的基础上推出超短融,其期限不超过9个月,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与流动性结构。去年4月末,交易商协会推出定向工具(PPN),银行间市场正式迎来私募债券,目前其累计发行量接近3000亿元。

  近日,首批三只资产支持票据(ABN)正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诞生。这一全新品种肩负着探索中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重任,不仅摆脱了发行主体信用水平的束缚,而且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不过,由于我国公司法和破产法的限制,目前的资产支持票据未能实现破产隔离,难以称得上真正的资产证券化。这一缺陷的弥补,仍有待相关法律的调整。

  “资产支持票据推出之后,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品种链条搭建完成,这将为下一步开展衍生品创新提供基础。”上述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称。

  而在郭树清掌舵证监会之后,为了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同时为券商寻找业务创新突破口,将目光瞄向了中小企业私募债。今年6月初,中小企业私募债首单完成发行,从酝酿到落地半年时间不到,证监会的雷厉风行可见一斑。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则是国债期货重启。在长达17年的“暂停”之后,今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

  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今天的中国债券市场体量逾20万亿元,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为了防范风险,提高市场效率,迫切需要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的创新。”

  兜底风险?

  市场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信用风险的进一步积聚,从而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管理水平形成挑战。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投资者信用风险意识并未跟着提升,反倒呈现弱化趋势。

  这不是投资者的错。多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从未出现过实质性违约事件,投资者原本薄弱的信用风险意识被消磨殆尽。今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为山东海龙短期融资券兜底;7月,江西省新余市政府为赛维LDK信托贷款兜底。

  “历史一再证明,投资者的违约担忧是多余的,闭眼买债又如何?”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感叹说,“潍坊兜底了,新余兜底了,中国比潍坊、新余财政实力强的地方多得去了,一切都会兜底的,买债券光看票息就够了。”

  本月初,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我国债务资本市场从未发生过违约事件,导致部分投资者仍存在“市场无风险”、“风险有兜底”的认识误区,忽视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的建设。

  “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看待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提高风险管理及市场运作能力。”时文朝强调,“协会秉持正确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理念,坚持市场化的原则,恪守自律组织的职责与本分,既不过度干预,也不置身事外。”

  证监会债券办公室负责人霍达近日亦表示,市场必须正视中小企业私募债未来发生违约的必然性,而券商必须切实采取多方面措施防控风险,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