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舒娅疆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4日
“温州金改的热潮刚过,泉州金改又来了。说实话,如果泉州金改和之前的温州一样,那么我并不看好。”近日,在泉州金改消息甚嚣尘上之时,任职于上海某金融机构的吴先生向记者如是说道。他表示不看好目前全国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民间融资、小额信贷。
事实上,正如吴先生所言,虽然当前小额信贷行业呈现繁华发展格局,但其背后存在的隐忧也不容忽视。地下资本如何阳光化、小贷公司如何解开资金规模限制、公司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该如何化解……均是小额信贷需要面临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迷地下资本阳光化效果成疑——民间信贷的“热”和“冷”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引发了全国关注。一时之间,温州及附近地区民间资本热情高涨,申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成为热点话题。
在温州“金改”热潮退去不久,近期泉州“金改”来袭,“金改”概念再度升温。但回首温州金融改革获批后的四个多月,当地金融市场不仅没有传来喜讯,反而“噩耗”不断。
七月中旬,一条有关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年内翻番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强烈关注。消息显示,截至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该市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已翻了一倍多。另一方面,在金改中被寄予厚望的民间小额贷款公司也遇掣肘。据悉,温州金改启动百日后,仍然没有一家小贷公司申请改制村镇银行,不仅如此,在七月中旬举行的温州第二批8家小贷公司主发起人入围资格公开招投标中,有四家流标,是温州金改正式获批以来小贷公司首次出现流标。
与市场中的热闹不同,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反应冷淡。有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温州金融改革虽然得到了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但其改革效果普遍不被看好。其中,民间资本的阳光化、合法化问题值得关注:“我们认为温州金融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效果,因为温州金改的重点在于实现民间借贷资金的阳光化、合法化,而这与当地民间借贷资金性质存在矛盾,要使其真正实现合法化、阳光化是很难的,而这些资金方本身也并不太愿意。所以温州金改在出台时我们便不看好,现在当地金融界情况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道:“温州存在相当数量的民间资本,也曾经对整个社会经济做出过贡献。他们炒房、炒煤,越来越倾向于资本炒作,反而脱离了实业。再加之温州民间借贷资金大都用于高利贷等暴利行业,逐渐衍生成为地下资本市场,这种资本市场该如何合法化、阳光化?”伤资金规模受限、风险难控——繁华背后的隐忧
温州金改经过早期的热闹后,现在已逐步降温,但由此引发市场对于小额信贷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整个小额信贷行业一片欣欣向荣。央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目已达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977亿元。而在去年年底,国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数目为4282家。
记者为此走访了四川省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在位于成都市东大街金融聚集区的中小企业融资超市中,各类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鳞次栉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三年前融资超市开办以来,不少公司、机构在这里轮番“上台”,“主力军”为小额贷款公司与担保公司。据成都市小额信贷协会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5月成立,至2012年6月,成都市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已达67家。其中,2012年新增公司数目为27家,协会成员公司累计放贷35262笔,贷款总额达到366.3亿元。不仅公司数目持续增加,其放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1年全年,成都市小额信贷行业放贷总额为166亿元,而截止今年上半年,该数值已达到139.9亿元。“从公司数量、放贷规模等方面来说,目前成都市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是良好的。”成都市小额信贷协会会长孙建军告诉记者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