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警惕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今年以来,民间借贷案件频发以及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不断暴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需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正规金融体系外的各类融资活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业界人士表示,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寄售行等。这类机构由于设立门槛较低,内部管理薄弱,在经营中往往偏离主业,从事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规经营活动。从今年陆续曝出的案件看,非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已与民间借贷风险交织在一起,成为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在经济增速下滑时,必须密切关注这些非金融机构的风险进一步暴露。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研讨班座谈会时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去年以来,温州、鄂尔多斯(600295)、江苏泗洪等多地出现民间融资链条断裂事件,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敲响了警钟。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区的民间借贷逐渐呈现职业化、组织化的特点,出现了专门从事放贷的职业群体,其中不乏投资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

  由于许多担保公司、投资公司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本身有着从事民间借贷牟取暴利的冲动,而我国的民间融资市场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正常的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交织。因此,非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活动有可能会引发较大风险。

  在缺乏规范而严格监管的背景下,担保公司抽逃注册资金、截流客户贷款和保证金的案件屡见不鲜。年初,北京知名担保公司———中担担保因违规截用客户贷款而出现危机,在担保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地震,此后该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跑路”,留下的债务窟窿高达13亿元,涉及290多家企业。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8402家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虽然多地已进行了整顿规范,但是部分担保公司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非法从事地下钱庄生意、高息放贷屡禁不止。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由于小贷公司能够填补农村金融领域的空白,而且门槛极低,因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但是在发展中却良莠不齐。少数小贷公司不仅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内控机制,而且超出经营范围违规经营,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内蒙古的5家小贷公司就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规发放高利贷而被关停。而且,在目前仍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地方贸然扩大小贷公司的融资比例和经营范围,也有可能会放大风险。

  部分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脱离主业,过度介入民间借贷,显然已经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投机性的民间借贷并非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而是追逐经济上行期的资产价格泡沫。一旦经济出现下滑,其风险必然首先爆发。浙江高法发布的《浙江法院民间借贷审判报告》显示,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几乎占据了浙江商事案件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温州、舟山以及湖州地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上升最为明显,增幅分别达96.42%、87.37%和57.61%。

  现实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已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降低,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以煤价为代表的矿产价格波动,也刺破了一些地区的高利贷泡沫,未来应切实防范民间借贷以及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向正规金融体系传导。一方面,银行的部分企业客户背后债务关系复杂,如果其从民间高利借贷,那么民间借贷风险很可能通过企业的担保链和债务链向银行体系传导。另一方面,今年浮出水面的非法集资案件中,屡屡有银行员工参与其中,部分银行资金被卷入到民间借贷的泥淖中。这些问题均在警示银行,须及早建立起防火墙,把风险隔离在外。

  专家建议,要切实防范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风险,地方监管部门既要引导非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又要加强风险排查,同时还需拓宽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渐入佳境,鄂尔多斯正在筹备组建类似机构。对于银行而言,也应对重点企业的或有负债和债务关系进行排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