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调整印花税能否扭转A股乾坤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7日


历次印花税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无论是中央“稳增长”的表态,还是市场内对宽松政策的预期,都没能阻止大盘滑向更底端的“深渊”。监管层不是没有过“救市”的想法,从完善分红制度,到鼓励机构投资者入市,只是一切所谓的措施在庞大的IPO融资和节节后退的经济面前,都显得“形单影只”;大盘也不是没有过一时冲动的反弹,只是整体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市场内的情绪依旧悲观。

    在大盘即将击穿2100点整数点位之际,连秉承着“不负责股市涨跌”的监管层也坐不住了,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接连发出三大利好:先是宣称股市存在恐慌性下跌,A股股息率不低;后又表示鼓励和支持现金条件允许的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本周四下午,证监会年内第三次降低交易费,并抛出愿意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印花税的消息。

    消息一经发出,引发市场轩然大波。根据以往的经验,股票交易成本的下降,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活跃交易投资及投资者参与的人气;另一方面还将对改善中介机构服务水平、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及资源配置效率。证监会的目的明确,就是以交易成本调低为起点,从而使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参与活性以及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回升,重新带回资金来参与。

    特别是,证监会“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降低印花税”的表态,更是为市场所关注。据了解,印花税是在股票(包括A股和B股)成交后,对买卖双方投资者按规定税率分别征收的税金。2008年9月,印花税从双边征收改为向卖方单边征收,税率为千分之一。虽然从数字上看,1‰的印花税并不高,但作为股票交易的主要成本之一,其每年的累计额依旧庞大。数据显示,2009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完成510.47亿元,2010年完成544.17亿元,2011年完成438.45亿元。换言之,2011年全年的印花税税收,相当于目前沪市单边一天的成交额。因此,在当前股市资金匮乏的背景下,下调印花税对股市的利好效应可见一斑。

    根据媒体的统计,2001年以来,A股共出现了5次印花税的调整,在其中4次下调中,股市均录得上涨。其中,2008年4月24日印花税从3‰下调至1‰,沪指暴涨9.28%;2008年9月19日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收,沪指暴涨9.45%,股票全线涨停。而这一次,证监会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还未有结果,表态也只是试探口风的一种形式,A股却依旧应声上涨,在本周五的交易日中,以超过1个百分点的涨幅收盘。“‘态度现行,行动跟之’同样能给A股以正面刺激。”市场人士表示“降低印花税带有明确的政策信号,是明显的救市措施。”

    就在市场充分享受着这一丝难得的暖意时,对证监会凭空画出的“大饼”能否“充饥”的质疑也同样存在。“一方面,证监会并不是印花税的征收机关,印花税要不要收或者收多少,证监会均无权决定,在这方面做文章,等于是把救市的皮球踢到别的部门,未免显得不够主动。”知名财经评论人周俊生表示:“另一方面,目前的印花税率是1‰且单边征收,实际的税率已经很低,降税的空间很小,对市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周俊生进一步表示,就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来说,在降低印花税上已经没有多少文章可做,它显然不能成为当前救市的对症良药。

    数据显示,目前的印花税税率只为1‰,且为单向收取,已经没有多少下调的空间。而对于市场人士呼吁的取消印花税,申银万国的研究人员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指出,短期内彻底取消证券印花税可能性很小,一方面没有国际惯例作为支撑,另一方面,2011年证券印花税总征收额虽然比起前几年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在400亿元以上,大约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千分之四点五,重要性依旧存在。在印花税调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能否给A股以实质性的持久刺激,便成为一个未知数。

    更何况,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考虑降低印花税,作用在A股上的效果恐怕不能和2008年相提并论。“目前的市场比2008年成熟了许多,”首创证券的研究人员表示:“而且印花税本身就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目前市场低迷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经济下滑的担心,在此时出台救市政策来对抗经济周期,降低印花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监管层释放印花税这一利好的具体日期,市场人士表示,从以往经验看,直接推出降低印花税政策会造成股市大幅波动,在大幅上涨后往往又是股价快速回落,而政策不得不面临继续“出牌”的尴尬。因此,监管层会在观察市场的反应后,决定出手的时间以及是否要配合“组合拳”。根据最新的消息,证监会在本周五的新闻通气会上也表示,恐怕近期并没有推出的安排。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