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财经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真格基金主管合伙人徐小平现在是业内的聚焦,这同新东方的新闻无关,而是因为风险投资行业重心开始向早期倾斜,既然后期竞争日趋激烈。
此外,天使投资这一投资类型可能同无线互联网机会的把握存在契合。
男人四十
徐小平,195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
“深井巷的尽头有三口深井,那里是女人们聚集的地方,洗一篮青菜洗一筐衣裳,洗不尽张家短李家长。”这是一首歌,徐小平的《深井巷》,出生在泰兴城的深井巷。
小时候母亲给他一个愿景,“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 徐小平后来回顾:母亲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学过心理学,但她却知道,真正有效的励志教育,就是鼓励和赞美,暗示和诱导。
这件事情似乎不太容易,徐小平是1974年从泰兴中学高中毕业,那个时候还在“上山下乡”。恰好泰兴文工团招生。“我拉二胡、拉小提琴、拉手风琴,就考上了。”
还是“上山下乡”,到周边各个公社演出,有时候深夜回来了,就在库房里睡稻草地铺。
在文工团工作了四年,曾想争取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指标,未能如愿,不过之后高考恢复了,1978年,徐小平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到北京上学,然后他读了刘心武的《我爱每片绿叶》,对自己有新的认识,认为打动他的是文学。
毕业后主动要求去了北大。当时北京大学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他成为北大艺术教研室的第二个老师。艺术教研室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邂逅了西语系留校任教的俞敏洪。俞敏洪是江苏江阴人,“他住江之南,我住江之北,同饮一江水”。那个时候俞敏洪还不是明星。“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
当时做北大青年教师一个月收入一百元,对应周围有些人迅速富裕起来了。徐小平创作了《青年教师》:我说我从来没有进过喜来登长城饭店,也从来没有花过人民币兑换券,一条两条三条家具做不完的腿。一张两张三张吃饭填不满的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国热。当时也存在房子的问题,等待分配意味着40岁才能解决。1987年的最后一天徐小平出国了,先是到了美国华盛顿,在那边学英语,当然也要打工,8个月之后,又去了加拿大。爱人陈玲在那儿已经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在加拿大,徐小平进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获得了音乐学硕士学位。之后是Lethbridge社区学院再当教师。
接下来,有关海归创业这件事情,徐小平1993年就做过了。“岁月,来去匆匆忙乱;青春,一误再误短暂。山穷水尽疑无路,出国好像是阳关,两只皮箱一个梦,雄心壮志离家园,离家园,谁知留学的辛酸?越穷越爱做预算,怎么做也不周转……”
当年9月他应朋友之邀回国,张罗一年录制了《洋插队情歌》。方向是大陆版的罗大佑,摩拳擦掌准备打击盗版。“不幸的是,街头不仅没有出现盗版,连正版也没有见过。”
时光荏苒,回到加拿大之后,“年龄已逼近四十大关,事业一无所成。”已经有两个儿子。
在1995年的时候,俞敏洪来到了温哥华……我们都知道,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了新东方。当时新东方已经初具规模,于是徐小平问俞敏洪: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追求什么?“老俞沉吟半会儿说:还缺少崇高感!”
关于徐小平今日的介绍是,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他后来回顾当时的需求:新东方学生考托福、GRE,交个两百块钱,但是考到托福、GRE又怎么样,去哪里?有奖学金吗?有前途吗?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那时候俞敏洪已经做到了极限,很难孤军作战,所以我回来开辟了留学出国事业……
俞敏洪做考试培训,徐小平做出国咨询,另一位王强从贝尔实验室回来做口语。
1996年团队接受北京电视台访问,当问到待遇的时候,俞敏洪答:“徐老师、王老师回到新东方,我是一分钱不给他们的,要靠他们去挣。”
“送我给一辆车,但是是一辆面的,然后给我投资了4000人民币,买了两张办公桌。”徐小平开始了各种签证、留学、移民讲座。“一个星期做十几次,一天约谈几十名万般迷惑的学生。”
天使佳缘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新东方上市意味着我们13年的艰苦奋斗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关注国际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沿,这有利于我们引进更多的、更新的教育内容为中国学生服务。”徐小平谈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新东方的财年是从每年的6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5月31日,在截至2006年5月31日的财年,该公司营收为9600万美元,净利润为1300万美元。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成为“中国最富老师”。徐小平持股10%,成了仅次于俞敏洪的“中国第二富老师”。
徐小平离开了公司,他后来在《中国企业家》口述回顾:我渴望新东方创业时候的那种火红生活,上市使我连董事也做不成了。我只想做董事,上市时我才五十岁。俞敏洪如果让我去做副总裁,我现在就去上班。
文章的标题是《没人敢挑战他,会是个严重问题》。徐小平2001年曾经离开过董事会,后来出版了《图穷对话录》,而在2002年教师节,新东方高管集体庆祝该书出版,之后徐小平被重新请回到了董事会。
“不能在新东方浇水,我就去全社会下雨。”
“这时候有学生来找我,说老师我当年是新东方的学生,我说很棒。”对于投身天使投资,2012年3月,徐小平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有一段话:
我现在留学回来了,我说那更棒。他说我现在想创业,我说祝贺。再见!他说NO我需要你给我投资,我说我不懂投资。他说徐老师必须给我投资,因为我当年给新东方付过学费。
第一笔投资是在上市之前的2006年5月,有一个浙江小伙子找到他,要做一个电子杂志的项目,预期可以媲美Facebook,虽然他没有互联网经验。商业模式并不清晰,于是在两小时的沟通中,徐小平反过来帮着出主意,最后投资了100万元。
几年后,“Facebook没做成,faceboot倒是有一点。”在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徐小平发明了一个词。Boot是靴子和被踢的意思。
2006年,徐小平有一次斯坦福之行,有了启迪,之后他的天使投资之路也正式起步。
2007年4月25日,世纪佳缘获得“新东方三元老”徐小平、王强、钱永强的4000万元天使投资。
“最初知道世纪佳缘是钱永强的介绍,仔细研究后非常兴奋,很有投资前景”。之前,钱永强就投资过空中网,他是开了新东方人天使投资的先河。
钱永强1972年出生在安徽蚌埠。1993年参与创办新东方,开设了GMAT(美国商学院入学考试)培训班,并且担任GMAT和GRE的主讲老师。1997年,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而在2000年12月,钱永强创建新东方教育在线。
“会场上,徐老师慷慨激昂,手势极多而表情丰富,”2007年6月16日,龚海燕在博客上贴出《可爱的徐小平》,文中写到一次会议:提出要为网络婚恋交友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要让别人想起在网上征婚,就如同想起什么按摩店理发店一样,半明半暗,暧昧难言。
2007年朋友的儿子推荐了一个人,叫李祝捷,代表一家叫赛龙的公司融资,出于对介绍人的信任,徐小平投资了500万元。
2008年徐小平的《仙人指路》出版发行,在第二版的时候介绍,“本书是专为中国青年人写的,它已经帮助了无数青年朋友们找准人生方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