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迎难而上促转型——江西省属国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销量下降,产品库存上升;效益增速下降,成本费用上升……今年,省属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面临的经济形势或许比2008年更为严峻。

  形势逼人,对国有企业来说,要想稳增长,不但要自省,更要自救。7月31日至8月2日,记者走进省国资委和部分国企,探寻国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之策。

  堵住“风险点”和“出血点”

  受外部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部分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存货增加、回款放慢,出现了生产经营困难。

  在充满变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节中就要堵住任何“风险点”和“出血点”。目前,在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各省属国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的走向,纷纷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全力管控好投资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

  强化基础管理,是应对严峻经济形势、稳增长的现实需要。各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基础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加大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管控力度,向管理要经营质量、要效益。近日,江铜集团出台30条措施,这30条措施小到严格控制招待费、差旅费等,大到子公司、业务部门年度创利指标、生产任务的调整,涵盖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三方面的内容。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只能是提高运行质量,降低生存成本,开拓新的市场。省建材集团万年水泥厂下半年将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把现有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优,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集团还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质量优势进军新型墙材和混凝土业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全省国有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稳增长,也被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内涵。

  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认为,稳增长不仅要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变经济波动期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那么,如何变当前的经济波动期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呢?省煤炭集团选择的路径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做强做大煤炭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7月中旬,这家老字号国企有7个重点工程项目竣工、2个重大资产重组企业成立,加快经济由“地下”向“地上”的转变、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增加产品利润空间。

  增加投资是目前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关键是要提升投资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激发内生动力。我省重点能源投资企业——省投资集团一方面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一方面大幅优化业务布局和结构,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投资项目“个数多、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的局面。该公司的投资重点也在向天然气、太阳能、高新产业、航空制造等优势领域集聚。省投资集团仅用了3年时间就基本建成环鄱阳湖清洁能源大管网,600公里管道投入运营,管道天然气覆盖10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及26个县(市、区)、14个工业园,实现了“从零起步、后来居上”的历史性突破,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被激发出来。

  当前,各省属国有企业都把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

  “抱团取暖”闯市场

  当下,市场不仅“冷”,竞争也十分“惨烈”。“在非洲,一个几百万美元的小项目,会同时有20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有的项目即便是零利润投标也进不了前十位。”江西国际一位负责人说。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省国资委提出,要“抱团取暖”开拓市场。“抱团”既是应对寒流的好方式,也是转型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更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的重要举措。各企业协同推进企业并购、境外投资、非主业调整,形成“抱团式”的支撑对接体系,形成区域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减少无序竞争。

  “抱团”不是简单地大家聚集在一起,或者产能的叠加,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重组、优化和构建。“抱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产业链分工、合作的过程,企业通过“抱团”可以实现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合作程度更深,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互补。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抱团,同行业内企业可以抱团,企业为融资可以抱团,甚至在“走出去”方面,企业也可以抱团。去年,我省7家国企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联手组建了江西国际矿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在境外成功申请矿权30多个。

  本报记者夏晓 实习生欧阳诗振 张水柳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