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担保业大洗牌行业呼吁理性淘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洪偌馨

  近几年高歌猛进的担保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北京、广州、河南等地多位担保业内人士获悉,一方面,不断萎缩的业务量正将一部分实力较弱的担保机构淘汰出局。而另一方面,频频爆发的担保公司违规事件也让各地监管部门开始大规模清理整顿担保行业。

  昨日,广东某担保公司董事长就向本报记者证实,广东省金融办已下发文件,开始全面检查并整顿担保行业,整顿工作将于8月底结束。“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清退标准,但此次整顿担保公司的力度确实很大。”

  据了解,此次广东金融办对辖内担保公司的检查包括公司资本金、是否挪用客户保证金、高管是否出逃等十几项指标。而金融办也将通过现场检查、专业审计、客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担保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

  除了广东以外,河南省融资担保业协会会长杨盛道也在日前表示,至7月底,河南省1383家担保机构将减少到839家。有近四成的担保机构将通过移交、重组、变更、注销等方式退出担保领域。

  而浙江省则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6年末,浙江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总数将从目前的676家精简到400家左右。

  “野蛮生长”的担保公司

  根据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已经增至8402家,同比增长39.3%。其中,国有控股1568家,民营及外资控股6834家。

  不仅如此,市面上还存在着大量“零业务”担保公司。它们挂着“担保”的头衔,却从未做过一笔担保业务。

  据北京市工商局统计,在北京仅名称中带“担保”字样的公司就有上千家。而根据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的调查,全市开展担保业务的机构不超过170户。

  而据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数据,仅河南地区,早在2010年底,担保公司数量就已经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1640家。

  日前,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机构数量太多、增长太快是当前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

  上述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批设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

  “整个行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担保放大倍数难以提高,不利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融资性担保机构难以靠担保业务实现盈利,业务偏向‘异化’,违规经营增多。”该负责人指出。

  对于各地频频爆发的担保机构违规事件,上述负责人表示,将督促各地政府加强风险防控,尽快开展针对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全面风险排查工作,摸清风险底数、堵塞风险漏洞、排除风险隐患,切实防范并及时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担保行业“优胜劣汰”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资产总额9311亿元,同比增长57.2%;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63.8%。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融资性担保16547亿元。

  然而,进入今年以来,担保公司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受宏观经济形势下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的影响,各地担保公司的业务量大幅萎缩。

  广东信用担保协会执行会长李思聪向本报记者表示,广东信用担保协会近期做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的担保公司总体业务量下降了25%~30%左右。

  “一方面,的确是今年宏观经济环境太差,而担保公司又是处于‘一线’,跟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足,担保公司也就很难有业务。”他指出。

  李思聪认为,另一方面则要从担保行业自身找原因。从2010年开始发放融资性担保公司牌照至今不过短短两年,担保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而这其中的确良莠不齐。

  “有一部分是没有能力做担保业务,例如拿不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借着‘担保’的幌子来做其他业务的。”他认为,从这个角度而言,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担保行业是有助于这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的。

  而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日前也向记者表示,今年北京地区担保机构的业务量也有所下降,尤其是大部分民营担保机构,被银行业金融机构暂停了合作之后,业务开展严重受限。

  “但目前来看,北京担保行业总体风险可控,运行良好。上半年北京担保行业的代偿率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反弹,仍控制在1%以下。”李世奇指出。

  但他也表示,担保机构“优胜劣汰”也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而担保公司想要存活下来,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并坚持合规经营。

  盼望“理性”淘汰

  尽管多位受访担保业人士均表示了对此番行业清理的肯定,但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表示出了对“过度”整顿的担忧。

  上述广东某担保公司董事长认为,当前处于一个非常时期,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都不好,如果在这个情况下对一个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可能会“误伤”一些原本资质还不错的担保公司。

  “本来受到广东华鼎、创富担保事件的影响,绝大多数民营担保公司跟银行的合作都被暂停了,担保业已是风声鹤唳,如果这个时候再大规模地整顿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如是表示。

  该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广东的民营担保公司占到了95%以上,每年担保额平均也有7000亿~8000亿元,在过去几年中,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能经济形势不好了,就认为都不行了。”

  在他看来,尽管有少数担保公司存在违规经营,但大部分还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中小企业都在过冬,如果担保机构都垮了,它们也会更难熬啊。”

  事实上,作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桥梁,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确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9857亿元,同比增长40.5%。

  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7.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在保户数17万户,同比增长20%。

  而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末,浙江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676家,全省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3454.1亿元。其中,去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总额1131.08亿元,同比增长86.08%。

  而浙江去年在保的15.2万家企业中有80%以上是小微企业,平均每户企业担保余额61.83万元。同时,通过担保获得融资的8.01万家制造业企业,去年新增了26.05万人就业,新增利税76.3亿元。

  李世奇也指出,希望在整顿担保行业的同时不要抹杀和忽略了这些年担保公司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所做出的贡献。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