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有望重新开闸 小贷公司介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曹金玲

时隔3年,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有望重新开闸。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从多位业内人士处独家获悉,新一批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设立正在审批过程中,最快有望在今年9月份“获牌”。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银监会2009年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试点办法》)有待在政策上寻求更多突破。

小贷公司“曲线”介入

“新一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应该会在已有的北京、上海、成都、天津之外的地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目前,国内共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锦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及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中,北银消费、中银消费和锦城消费有“银行系”色彩,而捷信消费则由外资独资,即由中东欧最大的私有投资集团——PPF集团全资建立,注册资金3亿元。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很快会有‘新来者’。”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实际上,已经有小贷公司曲线介入消费金融业务,本着先进入、后持牌的观念在开展工作。”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家是:日本永旺集团(下称“永旺”)去年9月在沈阳开设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4400万元人民币(约合5亿日元),为客户提供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服务。永旺还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开展了债权回收、服务呼叫中心等业务。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永旺分期付款商户合作方案”显示,客户申请金额在500元~10万元之间,审批时间30分钟,不需要信用卡或抵押担保,客户所需要支付的手续费用则包括贷款利息(月利率1.2%)以及一次性收取的申请手续费(申请金额的1%)。

“永旺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看上去蓄势待发,他们原先在中国市场是‘各地为阵’的格局,而今已经在北京设立了总部,”上述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言,“实际上,永旺在做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与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类似。”

该人士继续说:“永旺最具竞争力的地方在于其集团物业覆盖面已经非常广,包括吉之岛、永旺百货等多家综合百货商场,所以一旦他们要做消费信贷,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日本经济不景气和消费市场低迷,很多经营信用卡、信用销售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向海外扩张,而中国是他们认为有潜力的市场。”该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还表示。

比如,消费金融公司Credit Saison计划于2013年开始在越南、中国等地开始两轮车、家电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信用销售的大型企业Orient Corporation计划于3年内在中国开展汽车的分期付款业务。

政策有待突破

2009年银监会公布的《试点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设定了有关监管指标,包括较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不低于1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以及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等。

“《试点办法》中主要量化监管指标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运风险,避免过度的杠杆化,这些也都是国际通行的监管管理。”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监管法规对业务拓展方面的影响主要在于一些具体的指标缺乏弹性,比如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但“月收入”的界定实施比较困难,倍数也应该可以适当放宽;又比如,目前对异地营运也有较大限制等。

“有可能的情况是,下半年新一批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后,相关政策规定可能会有所调整。”该业内人士继续说。

相比而言,中银消费和北银消费的产品多元化体系更为接近。中银消费现有的产品体系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商户消费贷款,通过特约商户POS刷卡使用,商户涵盖教育、装修、旅游等多领域;另一类是个人现金贷款,即在提交和审核贷款用途证明后,直接向客户发放现金贷款,资金转入绑定的中银借记卡。目前,中银消费的消费贷款余额已突破10亿元。

截至2012年6月12日,北银消费发放消费贷款余额也突破10亿元,客户突破1.5万个,业务合作渠道多达100余个。

而外资身份的捷信消费则借鉴了母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现成经验,主打POS贷款,截至3月份的贷款余额将近2亿元,不良贷款在5%以下。

“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市场还未真正打开,需要一些政策微调,否则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发展速度会有一定的限制。”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说。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