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上海首例小额贷款公司被骗案判决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 特约作者 范婷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日前,上海杨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起骗取贷款的诈骗案件,受害方正是时下炙手可热的小额贷款公司,这种骗取新型金融机构贷款的案件在上海尚属首例。最新消息显示,该案件在杨浦区法院一审已获得有罪判决,判处被告单位犯骗取贷款罪,罚款10万元;被告人犯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款1万元,并责令退赔已骗贷款余款80余万元。此外,被告人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上诉,表明判决生效。

据了解,2012年3月6日,杨浦区检察院对该小额贷款公司被骗贷款案件以“骗取贷款罪”向法院提起公诉,4月18日,杨浦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为进一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身份认定及法律适用方面的瓶颈,杨浦区金融办、区检察院联合举办“新型金融机构法律保障”研讨会,邀请上海市金融办、市检察院、市人大立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等代表,对该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并依据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营业证照》、金融业机构代码、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同意设立该小额贷款公司的批复、《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等证据,证实小额贷款公司系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被告单位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给小额贷款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违反《刑法》第175条、第67条、第53条、第64条等规定,其行为已构成骗取贷款罪。

据了解,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渠道。但小额贷款公司“身份未定论”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硬伤”。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体系下,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事的是金融服务业务,却被认定为一般工商企业,在法律诉讼、税收征缴、对外融资等方面难以享受和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与其相关的贷款纠纷案件往往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定调整,法律保障力度有限。

当前,杨浦区正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鼓励科技园区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主体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区内已集聚了上海全市近1/10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截至2012年3月,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668笔,金额50.86亿元,为近16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8.81亿元信贷支持;融资担保公司累计发生融资担保业务971笔,金额59.6亿元。

(国际金融报)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