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中国投行20年变局:从跑传达室到全球扩张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9日

  今年是证券市场20周年,但如果从上海工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营业部开业,或者深圳特区证券出现算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还要更长一些。

  静安营业部早在1984年就承担了飞乐音响 的股票发行。当时的发行工作还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营业部员工背着钱箱到企业的传达室里,一手交钱,一手交“票”。

  在深圳,特区证券承担了万科股票的发行,并且还因社会认购不踊跃产生了“包销”。为了推销这批被动吃进的股票,特区证券员工“除了渔船,哪儿都去了”。

  这些就是中国早期投行的缩影。它们技术“原始”,却不乏理想主义者的激情,也因此不断创造证券市场的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土生土长的“投行”一砖一瓦地建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高楼与广厦。

  由于市场制度的不成熟,证券行业在世纪之交积累了巨大风险,也因此拖累其投行业务一蹶不振。这一阶段,外资投行大量参与了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H股市场的上市融资,国内券商仅有中金公司等为数不多的投行能与之比肩。

  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之后的全流通时代给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带来了新的生机,股改和权证业务则重新点燃了券商的创新激情。紧接着大盘蓝筹股接连登陆A股市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在大项目上左右逢源。

  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的脚步。到了2009年,新股发行重新启动,业界苦等10年的创业板也瓜熟蒂落。在中小项目领域磨剑多年的南方券商雄起,凭借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的不断推出和超高市盈率。

  但传统意义上的龙头并没有止歇。坐拥庞大净资本的中信和海通,矢志于国际化扩张。中金公司则已经初步具备了全球业务网络,在客场与国际投行争食。

  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不再是象征意义的。早期的几家合资投行大多不欢而散,但如今瑞银和高盛在中国的每个步子都稳如泰山——在这背后是对合资公司业务和人事的充分话语权。JP摩根与摩根大通的脚步也明显加快,前者已经与第一创业组建合资公司,只待正式宣布;后者与中金的分手也到了尾声,即将另起炉灶。

  即使那些中小券商,也纷纷在投行业务上倾囊投入。他们不惜重金从大券商挖人,或者是为了项目资源,或者仅仅是为了凑齐足够的保荐代表资格,以获取投行牌照。

  中国经济亟待转型,中国的投行也正在走入二十年来最广阔的棋局。不论是谁,现在的每一步都会影响自己和对手,并且最终决定哪些名字会与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一起被人们记住。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