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财经人物 >> 正文内容

慈善狂人真相:神人张田的金字塔式集资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0日

现年57岁的“女慈善家”张田,于2012年7月18日,站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

这已是她二度成为检方被告。此番她被指控非法集资,从2004年12月到2008年2月,以高回报为饵,用个人或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名义,向78名受害人募集人民币828.1万元。这些受害人均为张田慈善机构所发展的“爱心大使”。事实上,“爱心大使”一度达到2000人,过账资金高达2亿元。

张田赖以吸引”爱心大使”的,是一个名为“敬老都”的项目,和为该项目募款的“世界和谐慈善大会”。

张田承诺将建立一个设有“世界和平大学、公园、养老都、别墅区、康复中心、海上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的高端养老社区,投资将破万亿元,首期达5000亿元。为募集“敬老都”的建设资金,张田筹划在北京召开“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声称将邀请192国首脑和世界五百强总裁参会,不仅要讨论世界和平,张田更要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亿美元

张田通过发展下线的方式吸收“爱心大使”加入其名下的基金会,承诺投资10万元入会可获103万元,并免费入住“敬老都”。用于回馈“爱心大使”的103万元资金,则将来自于“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募款中提取的5%管理费。

但最终,“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并未如期召开,“敬老都”亦无缘开工。

“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法庭上,张田情绪激动,称自己从未讲过103万元是投资回报,是下面的人误传而害了她。张田否认自己对所募资金有欺诈、占有之意。她坚称自己募集资金都是为了慈善、老龄事业。

这位“慈善家”,早在2006年就因集资诈骗而被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定性为非法经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此番检方指控更为严重,业内人士分析,一旦罪名成立,张田恐难逃十年以上刑期。

令人讶异的是,当日庭审后,数十位“爱心大使”、张田家人、员工及一些同行纷纷起立,高喊“张田加油”,对其挥手致意。张田的慈善神话,在不少“爱心大使”心中仍未幻灭。

神人张田

长期研究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认为,“(张田)用一套非常传统的慈善观念,去和现代市场对接,产生很多啼笑皆非的东西。”在张田的不少“爱心大使”眼中,她却不仅是个“慈善家”,更有着神一般的光环。这种神光烙印在他们结识张田的每一个细节。在警方提供的受害人笔录中,不少“爱心大使”讲述了“受害”经过:首先是熟人“上线”邀请一些老人到家中“座谈”,赠给他们张田的专著《我的爱》、专为宣传张田慈善业绩的杂志《世界慈善家》,并观看各种张田演讲、现场捐赠的光盘。

被张田要求入会前读三遍的书籍《我的爱》,是其自费出版,一半是张田的人生感悟和媒体报道,另一半则是张田与各界名流的合影。照片中的张田,穿着亮黄或亮粉套装,配大量珍珠挂饰,无论什么场合都带着一顶礼帽。

另一在香港注册的杂志《世界慈善家》,则按季度向“爱心大使”们寄发。杂志主要刊登张田自己所写的文章,及各地“爱心大使”对她的赞誉。其中既混杂着“科学发展观”一类的政策语言,又有类似“奉信天道”的宗教用语,一些行文还不忘向毛主席致敬。

其中一本专刊讲述“张田会长的神奇故事”,介绍了张田如何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消雨的神迹。据称2008年8月8日上午的一个吉时,为了和当晚8:08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阴阳平衡,化解可能遇到的暴雨天气,张田组织专人为北京奥运会祈福消灾,同时还请人书写《反正好运》《反正顺利》等书法作品,她本人则带领与会上百人高呼“请老天爷保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下雨”。刊物称,当晚果然没有下雨。“爱心大使”们均为中老年人,不乏家境优渥、受过良好教育之士,不少是虔诚的佛教徒。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加入,在警方的笔录中,他们都称自己为这些宣传而“感动”,而张田诚实、善良、质朴的人品有别于不古的世风,因此想通过张田搭建的平台为社会奉献爱心。

祖籍山东邹城的张田,虽对外宣传有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实际文化程度却仅是小学肄业,生平经历也谈不上传奇。让不少人记忆深刻的,是她说话的语气。“动不动就是全世界怎么样,口气大得很。”一位与其有所接触的基金会负责人回忆。

上世纪80年代,据张田自述,她由山东南下广东做生意。从餐饮起家,涉猎多种贸易,包括工艺品、保健品、电机设备、服装加工等,在1996年以前,就已有了4000万元身家。

1996年起,张田逐渐将重心转向慈善捐赠。2002年前后,张田听从一些“老领导”的建议,寻思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以“凝聚更多人的善心”,更好地做慈善。她自称,一直用自己的家产做慈善,深感力不从心。

2004年,张田在蒙古国成立了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选择蒙古,据其亲属解释,源于难以在国内找到挂靠单位登记注册。不过,即便是在境外注册,也同样需要在国内征求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并在民政部门登记后方能开展活动。张田的基金会没有经过任何备案审批程序,便以“促进人类和平”为宗旨,以深圳为中心在国内开展活动。

公账私账不分

有了组织后,张田的慈善事业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力。其一是继续慈善捐赠;另一个方向,则以“为国分忧、解决老龄化问题”为口号,提出要建设一座综合性的养老社区——“敬老都”,并让“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爱心大使”们老有所养,免费入住。不少信佛的中老年人,通过亲友介绍,陆续加入基金会。

“我就是信任张田。”65岁的谭女士退休前在外企工作,常在洛杉矶和香港出差。她介绍,张田在当地华人圈尤其佛教徒中非常有名。在一个宗教场合相识后,她前后给了张田40万元做慈善。70岁的田先生与亲戚五人共给张田捐了50万元。他说把钱给张田比给其他基金会组织要放心,“其他不认识的什么人,搞不好就把钱贪污了。”

“爱心大使”们的所有资金,都进入张田的个人账户,并与她自己的个人资产完全混同。而无论是收是支,张田都没有明确清晰的账目,更无所谓向捐赠人公示资金流向。不少“爱心大使”并不在乎。他们表示信得过张田为人,“她生活朴素,没有私欲,不会拿我们的钱去做其他事”。

不过,在公安机关核实的账目中,张田账面上的资金,至少有180万元用于购房,1000万元用于理财。张田承认这些钱做过与慈善无关的事:生意上帮助朋友拆借一些注册资金,很多有借无还;买车买房也是账户里的钱。“但我认为那花的都是我自己的钱。反正都混到一块,分不清了。”

张田并不认为捐赠账目和自己私人财产混同有何不妥。面对警方质疑,张田回答,“奉献本身是无私的,记什么账?我认为没有必要记账。”

根据张田的辩护律师、北京市雍鼎律师事务所王桂香清理,这些年来张田有证可查的捐赠票据累积约2800万元,有记录的现金捐赠1300万元。这些“粗放式”的捐赠,给张田带来了大量荣誉。如2006年,中华慈善总会向张田颁发“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扶贫基金会也先后在2006年、2008年向张田颁发“扶贫中国公益家”“中国扶贫公益大使”的称号。财新记者从扶贫基金会了解到,这样的一些奖项,仅仅是针对张田的大额捐赠,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即颁发此类奖项以鼓励她的慈善热情。

一些国际荣誉及会议邀请也纷至沓来。通过这些国际颁奖、论坛的场合,张田得以与诸多名流交流、合影。“我们的政府,是随随便便给人发奖的政府吗?”一位“爱心大使”质问。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