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明确表示,“要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10月27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也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业内人士表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内容或将成为下一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突破点。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推进。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说,利率市场化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水平、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具备联动的利率体系,其中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发挥主导作用;货币当局通过市场化手段影响利率走势。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最早于1993年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之举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正式起步。时至今日,除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处在攻坚阶段。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介绍说,我国利率市场化早已经开始推进,目前已有十来年的历史,很多方面的利率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基本已经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有好多年了,但距离真正达到利率市场化还差得很远,今后要面对的困难还很多。”
采访中,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观点达成一致。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看,当前我国“负利率”问题一直存在,可以通过加息或利率市场化手段加以解决;从中长期改革看,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也客观要求利率市场化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此外,由于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调控工具,在利率体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调节市场流动性以及信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使直接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化,并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从而更加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上对利率市场化出现客观需求,居民金融资产已出现多元化,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回报比法定存款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来稳定资金来源,具有谈判能力的企业为降低资金成本,也通过信托等方式谋求比正常贷款最大下浮幅度成本更低的资金。由此可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完备。
“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坚持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下一步主要面临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如何放开及中央银行如何采取市场化手段调节利率等方面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方面要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在保障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增强市场灵敏性,增强借贷利率对本国货币政策和国际利率、汇率的反应灵敏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业界在如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上主要存在间接推进和直接推进两种观点。前者是指发展直接融资,通过银行体系外的压力和竞争,促使银行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而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直接途径。有专家建议,短期内可从存款利率入手,按照从长期到短期的原则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中长期要看利差的情况和银行、企业的反应,然后再考虑下一步。总之,渐进地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要与综合化经营协调推进,并辅以货币信贷调控方式的改进。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推进,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都必须积极面对利率市场化趋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建设步伐。”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指出,要加强市场基准利率建设,逐步弱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简化存贷款基准利率档次,扩大中长期及大额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实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二元基准利率管理体系向完全一元市场基准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并进一步理顺市场利率体系结构。
业内人士还指出,要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既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支点,又是商业银行进行自主定价的重要基础,银行信贷产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都是以货币市场的交易价格作为利率定价的参照依据。大多数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培育过程中都以货币市场作为重要突破口和推动力。应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扩大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增加交易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约束力,在加强风险控制的条件下,放宽交易主体从事交易的品种限制,增强市场流动性。
此外,要继续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努力提高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要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以及税收优惠,帮助其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