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5日
7月23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行”)与瑞士宝盛集团(下称“瑞士宝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客户互介及共同营销方面开展合作。同时,中国银行(瑞士)有限公司将转让给瑞士宝盛。一时间,关于中行退出瑞士银行业务的消息开始甚嚣尘上。“并不好这么说。”昨日,中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行转让瑞士子公司给瑞士宝盛是否意味着中行退出瑞士私人银行业务本身并不是一个客观的问题。”
中国银行
中行瑞士子公司转予瑞士宝盛
根据中行与瑞士宝盛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将向瑞士宝盛推介需要中国市场外全球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与此同时,如瑞士宝盛的客户有银行业务需求,瑞士宝盛将向中国银行推介此类客户。此外,双方还将在产品分销、金融市场研究、投资研讨活动举办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行瑞士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在瑞士设立的全资附属子公司,于2008年12月1日在日内瓦正式对外营业。中行瑞士主要业务为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创建之初,执行总裁即由当地著名基金管理人士担任,专家团队成员40名左右。然而,此次中行瑞士子公司并入瑞士宝盛总不免令人有“近四年心血付诸东流”的感叹。对此,上述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转让中行瑞士子公司是出于中行全球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优化中行全球业务布局。”
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李礼辉也表示:“近年来,国际私人银行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方而言,瑞士宝盛是出色的合作伙伴。在私人银行服务方面,双方的合作将为客户提供更切合其需求的服务。与瑞士宝盛的伙伴合作关系,与中国银行在私人银行服务方面的实力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而对于瑞士宝盛来说,与中行的合作也为其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瑞士宝盛首席执行官高力达(Boris F.J. Collardi)评论与中国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表示:“与中国银行的协议让瑞士宝盛与一家在国际和中国国内都首屈一指的银行携手合作。在中国成为全球一个最重要及增长最快的财富市场的背景下,有关的伙伴合作关系在未来将为瑞士宝盛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业务提供良好的机遇。”
选择与当地银行合作更有利
上述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行瑞士子公司转让给瑞士宝盛,中行在瑞士的客户也将一并转给瑞士宝盛,而瑞士宝盛也允诺将为原先中行瑞士的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其实,相似的事件同样曾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之间。2010年年底,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将其在中国境内的零售及中小企业业务转让给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星展中国”)。
通过相关业务转移协议,在客户同意的情况下,RBS近25000户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的零售及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客户将可转移其账户、存款和理财产品至星展中国。而星展中国则将为此部分客户提供全面的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投资咨询、抵押贷款和代理保险等。
“当初RBS将中国的零售及中小企业业务进行转让,是因为RBS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巨额损失而不得不进行资产剥离。显然,中行转让瑞士子公司并非出于被动原因,而是一种主动的调整。”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中行而言,转让其在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给瑞士宝盛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其实,不仅是中行,整体中国银行业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都并不具有竞争力。目前在中国境内的高端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几乎主要都由外资银行主导着,而在境外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市场,中资银行与那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银行相比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在瑞士这一私人银行业务极其成熟的市场。”上述分析人士进而分析指出,“而在中国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初期,选择与瑞士宝盛这种专注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本土银行进行合作,要比自己在瑞士单打独斗更好。”
“任何外资银行到中国发展都会经历一番‘水土不服’的过程,中资银行到境外发展亦然,甚至可能面临更为艰难的局面,毕竟欧美市场要比中国市场来得成熟。而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选择性地发展并做到利益最大化更重要。”上述分析人士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