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你只要能从金融办领到一张类似某快餐店提货券的“贷款券”,就可以到银行去领取贷款了。是的,不用再经过银行繁琐的尽职调查,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钱。
这种由多个地方政府部门与银行联席会议授信,银行“见券发钱”的方式,能否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进而推广,还有待各方面的反馈。目前在镇江,拿着这种“贷款券”,还只是能到民生银行 提钱,刚刚试行两期,每期贷款额度5亿元,企业实际提款约9.6亿元。
上周,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镇江调研时认为,“贷款券”或许可以进入推广阶段了。
政府预审
“所谓贷款券,是一种信用额度,企业可凭借贷款券获得授信、票据等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胡庆华介绍说。
今年,在江苏省镇江市政府的推动下,民生银行向该市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券”,目前已试行两期。每期“贷款券”额度为5亿元。
“最大的特色就是政府介入。”镇江市金融办主任严竹波认为。按照约定,镇江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了预审核。“金融办牵头,成立贷款券发行委员会,联系银行监管部门、经信委、税务工商等对企业基本信息、财务状况、经营人品行等给予核查,”严竹波称,随后民生银行的评审官再进行实地评审,给予信用额度。
由于政府信用的权威性,“贷款券”发放后,“5个工作日就能提款。”民生银行镇江支行行长丁勇称,目前该行发放的10亿元贷款券中,企业实际提款约9.6亿元,平均贷款利率约为基准利率上浮15%。
先发优势
“借助政府的公信力,贷款券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当前容易推行下去。”胡庆华认为。
民生银行显然受益不少。由于政府部门的介入,该行遴选的小微企业在当地属“领头羊”,信誉、业绩均在前列。
“先发优势决定了贷款资质较好,风险度应该是偏低的。”镇江一位政府部门人员称。而与民生银行自己推行的小微企业服务产品“商贷通”相比,“贷款券”推行的广度、宽度也更广泛。
“还有无形收益。”镇江市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事实上,民生银行镇江支行成立尚不足一年半时间,但凭借“贷款券”的合力营销,贷款规模、客户资源,甚至衍生存款等都在飞速增长。
对于企业而言,“最关心的是效率、价格、期限、抵押品。”镇江市界牌镇一位企业主认为,在界牌这个全民工业的地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住宅均为农业产权,无土地证、房产证等可抵押物,“贷款券”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联保、互保等担保模式。
慎言模式
近日,洪崎到镇江市实地调研了“贷款券”模式。他认为,民生银行推行此模式想法已久,已得到一定的正面印证,或许到了推广阶段。
但镇江市主管金融的常务副市长陈照煌仍很谨慎。在采访中,他直言,“这只是一个案例,还称不上模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能否都满意,现在镇江看起来是(满意的),但到了别的地区是怎样,还需要研究。”陈照煌说。
让他担心的一点是政府责任。按照镇江市和民生银行签署的协议,民生银行超额完成“贷款券”任务,当地政府会在考核上因中小企业贷款增量、社会责任等给予一定奖励;若贷款出现风险,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贷款风险损失。
“政府在这项服务中,全凭政府信用,但若出了问题,政府承担什么风险?”陈照煌认为,该机制还要看三方的积极性。
事实上,“贷款券”并无排他性条款。陈照煌称,若其他金融机构有意此类业务,政府也愿意给予相应扶持。
胡庆华对此亦表示:“‘贷款券’最大的难度在于政府推动,取决于政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