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AMC首家控股银行开业 华融湘江趟新路遇考验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李雍君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传说多时的湖南“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尘埃落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首家控股银行花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湘江银行长沙总部以及湘潭、株洲、衡阳、岳阳、邵阳五家分行在10月12日同时正式开门纳客。

  华融湘江银行董事长刘永生、行长雷志卫等高管同日亦公开亮相。董事长刘永生,此前是广东省金融办公室副主任,后调华融任第二重组办公室主任;行长雷志卫曾在多家银行任职,曾任深圳平安银行副行长。

  华融湘江银行总股本40.8亿元。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斥资20.8亿占股50.98%绝对控股,湘潭、株洲、衡阳、岳阳四家城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城市信用社原“四行一社”股东出资17亿占股41.67%,湖南财信控股、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和济南均土源投资公司分别以出资1.5亿、0.8亿、0.7亿各自占股3.68%、1.95%和1.72%。

  原各行社不良信贷资产则被专门成立的华融汇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打包收购,完成不良信贷资产的整体剥离工作。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表示,华融湘江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2%、拨备覆盖率达150%,不良贷款率不高于2%,截至2009年末现有营业网点136家。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也为转型中的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个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新样本。

  重组一波三折到一拍即合

  2007年初,为发展金融市场和化解金融风险,做强做大地方金融机构,湖南省政府做出了要在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和衡阳5家城商行及邵阳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一家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

  但其中体量最大效益最好的长沙市商业银行后来选择了单飞之路。2008年11月,长沙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为长沙银行,独走“改名、扩股、上市”三部曲的发展道路。

  湖南省的“五行一社”改革重组遂变成“四行一社”,但重组决心却未改变。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区域性商业银行”被列入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信达、东方等资产管理公司也曾先后与湖南接触,“湘信银行”、“潇湘银行”等筹备名称也多次流传坊间。最早介入湖南“四行一社”重组的信达,同时也与西安城商行探讨合作,并最终入股西安城商行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因受限于不能同时控股两家银行的规定而退出,与信达同时对湖南表达合作意向的东方也因多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重组之路此时可谓一波三折。

  2009年6月,中国华融总裁赖小民到访湖南,与时任湖南省长、现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会面,双方对中国华融重组“四行一社”一拍即合,正处于商业化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华融无疑获得一个极为难得的战略性商机。

  2009年7月,双方签订了《关于共同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备忘录》,重组开始提速。2010年2月,重组方案获得财政部批复。9月2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月21日召开华融湘江银行创立大会。短短21天之后,10月12日,华融湘江银行正式开业。

  从一波三折到一拍即合,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华融和湖南省的合作一直比较密切顺畅是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开放意识显著增强的湖南,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务实态度让出了控股权,换来了华融湘江将注册地和总部设立在湖南长沙,成就了湖南打造一家区域性银行的构想。

  据了解,华融还做出了在此次“四行一社”的重组中,“不撤点、不减员、不降薪、不降职”的承诺,并把在“四行一社”所在地揽来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与所在城市政府处理关系。

  华融湘江银行创造条件将争取在5年内上市的决定显然也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

  整合发展之路面临考验

  “四行一社”变作“华融湘江”实现华丽转身之后,看似合作多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华融湘江面临的定位切入、基础薄弱、人才储备、管理架构、地方利益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湖南近年实施弯道超车、央企对接、部省合作等战略,又赶上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历史机遇,经济发展加快,实力居于中部前列,已成为银行业必争之地。

  除了传统几大银行之外,招商、兴业、光大、中信、浦东都已在湖南经营多年,汇丰、广发、北京、华夏、民生也在这几年先后入湘。

  坊间传闻已计划进入湖南开设长沙分行甚至开始招兵买马的还有平安银行、渤海银行、东莞银行、湛江商行等国内众多实力不俗的城商行。

  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还有湖南本土的长沙银行。

  长沙银行在全国城商行中无论资产规模、经营业绩排名都很靠前,其体量甚至超过重组前“四行一社”的总和。长沙银行也已开始走出去战略,其株洲分行、常德分行都已先后开业。

  与长沙银行背景相似、定位重叠、客户资源雷同的华融湘江难免会有短兵相接,而在专业人才、网上平台、客户资源等方面华融湘江短时间都难说优势。

  长沙银行的上市梦想已有多年,华融湘江也提出5年之内要上市。手心手背都是肉,地方政府如何决策也有待观察。

  金融兵团环伺之下,华融湘江如何定位,找准市场缝隙打造竞争力将是一大考验。

  华融湘江显然对此有准备,提出要在“小、精、专、新、特”上做文章,走一条“市场化、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中小银行发展新路子。

  知易行难,有业内人士指出,华融湘江如何整合自身资源,避免内耗,形成合力,既能获取当地支持服务当地建设,又避免地方政府过多干涉影响正常经营将需要智慧。而如何做好既争取大客户又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则是华融湘江发展的关键所在。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