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红色赣州,构建红色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红色故都瑞金以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苏区精神魅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图为游客近日在参观“一苏大”旧址。 特约记者邓旋 摄

  “铭记党的恩情,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苏区精神,共促赣南振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7月2日,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的历史时刻,我市启动“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会场内5000多名参会人员和全市30万党员、干部群众同步向革命烈士默哀后庄严宣誓,铿锵誓言震撼心灵。

  据悉,整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持续半年。这是红色赣州,构建红色精神家园的生动一例。

  红色资源展魅力

  说到赣南,我们不会忘记瑞金,这里是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保存的红色文化旧址居全国之首,总数有180多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红井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我们不会忘记于都,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我们不会忘记兴国,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我们不会忘记会昌,毛泽东同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壮美词章就写于会昌;我们不会忘记宁都,这里曾发生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我们不会忘记寻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我们不会忘记信丰、大余,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信丰油山、大余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赣南苏区,当年240万人口中,就有33万余人扩红参军、支前参战人员60余万人,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全省烈士总数的7.5%、43.8%,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战士倒下。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迹;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萦绕着革命先烈的赤胆忠魂。

  红色,成为赣南最为靓丽的色彩。

  行走在瑞金的大街小巷,我们探寻:瑞金,这个曾经“掘地得金”的地方,如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游客告诉我们:“瑞金最珍贵的莫过于那些革命旧址。”

  革命旧址是苏区精神的象征。《若干意见》提出:“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发挥革命旧居旧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为铸造好红色之魂,我市在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方面作了不懈努力。近年来,赣南苏区先后建成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馆等一批苏区革命历史标志性建筑,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赣州红色革命史的全貌。据不完全统计,赣南苏区共有革命历史遗址(含红军标语漫画)1080处。目前,赣南苏区革命历史遗址保存完好、已开辟为红色旅游景点且有专人维护的有341个,先后建立国家、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分别为65个、16个、18个。

  每一处遗址,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兴国整合“一园一院三馆七大革命旧址”红色资源,使毛主席作长岗乡调查纪念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中共江西省委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旧址得到修复和保护。于都将47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修葺一新。瑞金创造性提出中央国家部委“寻根问祖”修复旧址的办法,得到国家各部委的热烈响应,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等一大批革命文物得到维修和保护。目前,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等51个国家部委和中直机关修复了在瑞金的前身旧址。该市还有30余万人次参加了革命文物认护,被保护的珍贵革命文物有800多件。

  苏区精神代代传

  赣州,这片红土地,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的成功立下不朽功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块英雄的土地,依然英雄辈出——曾庆香、刘久荣、张学森、张荣华、赖俊华……他们临危不惧的英雄壮举、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英模群体的涌现,源自我市弘扬苏区精神,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源于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的不懈实践,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主流文化发展脉络里的重要作用。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在赣州的荣誉室里,这块奖牌显得格外闪亮。

  为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我市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市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实践活动,组建“红色大篷车”、“红色宣讲团”深入各中小学、社区巡讲,使红色文化、苏区精神教育入脑、入心。

  红色文化在瑞金的传承自然而特别。7年前的一天,红井旁,老红军刘家祁看到小学生乱扔果壳,很是扎眼。从这天起,刘老来到城区中小学,给孩子们讲当年红军在瑞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爱护革命文物。

  老红军的举动,让大家思考。瑞金市推出“红色文化育新人”、“五个一”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阅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演唱一首红色金曲,游览一次红色圣地,认护一件红色文物,争当一次红色小导游”,成为当地学生的一种责任、一种理念。

  地处赣南革命老区的赣南师范学院致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目前,“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以及“红色班级”建设已成为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和品牌,全校共有瑞金、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7个“红色班级”。近年来,该校立志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到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不断涌现。

  赣州这片红色土地,她的道德血脉里,她的文化传承里,积淀着“红色基因”,延续着“红色血脉”,依然保持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可贵的、向善的精神力量和民族精神。近年来,结合“用红色文化塑造灵魂”这个主题,赣州市开展了红都之子、创业先锋、十大感动赣州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各领域涌现的先进人物逾千人。

  去年12月,上犹县紫阳乡人、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黄路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去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上,信丰籍曾庆香当选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崇义籍士官何祥美当选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龙南籍的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先进事迹在中央新闻媒体刊播后,在全国、全军引起强烈反响,本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王勋年时,王勋年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军人,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军队、报效祖国,坚强勇敢、敢于挑战、不断创新。客家人传统教育注重品德和为人,以及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给了我精神的动力和养分。”今年,这片红土地又涌现了武警宁都中队退伍战士李超见义勇为,肖钢强、龚平、赖剑锋追逃英雄群体等先进典型。

  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赣州市形成了“学先辈、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争创文明信用户活动中,瑞金就有98%的农户积极参加,有10万户农民被评为文明信用户,信用贷款的优良率达100%,有70%的村庄被评为文明新村。

  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他哭了!

  尽管男儿有泪不轻弹。

  当演出现场的帷幕缓缓拉起,《八子参军》全体演职人员集体谢幕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向演职人员致敬,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演出现场,记者看到了许多观众眼睛湿润或噙着泪花。

  哭了,是因为感动!感动,是因为《八子参军》这个真实故事及其反映的奉献精神震撼心灵,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瑞金沙洲坝农民杨荣显响应“扩红”号召,将8个儿子送去参军,8个儿子全部阵亡;感动,是因为在这个物欲横飞、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赣州在成功创作《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等唱响主旋律的艺术精品后,又成功打造了《八子参军》这一经典之作。除赣州外,《八子参军》先后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地上演,截至7月11日,《八子参军》上演了90场。

  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都难以传承。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若干意见》这样写道。

  如今,那段烽火岁月已远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革命斗争史成为红色文化传播和创作的“富矿”。去年6月26日至7月9日,“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吸引全国逾20万人次慕名前往观展,接受红色洗礼,传承苏区精神;《长征》、《兴国 兴国》、《浴血坚持》、《红色摇篮》、《那时花开》、《长冈七日》等大量影视剧在赣州创作拍摄或拍摄取景,并与全国观众见面;赣州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研究会、红土地文化研究会等研究机构,有3000多篇赣南苏区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在各级刊物发表,出版了《人民共和国摇篮(丛书)》等200多部红色读本……

  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赣州旅游吸引力。如今,赣州是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赣州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的40%,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50%以上。

  站在新的起点上,《若干意见》又将“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作为赣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

  “支持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支持在瑞金建设公务员培训基地”;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支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以瑞金为核心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支持赣州、吉安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

  随着振兴发展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项项政策的推进,我们坚信红色赣州将展现更加夺目的魅力,“风景这边独好”。(记者任继众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