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构筑振兴发展新支点
——我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4日

2011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17.3%。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00亿元和1035亿元;

兴业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进驻赣州,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挂牌成立;

我市新增国家4A级景区5个,瑞金、兴国两个国家级红色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2012年4月,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项目在赣州开发区潭东镇开工,标志着我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迈出了关键步伐;

……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在进一步做强第二产业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向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构筑起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支点。

坚持主攻新型工业化

《若干意见》提出,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

目前,赣州工业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九个产业集群,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的增量分别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量的34.75%和57%,有力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我市深入推进优势资源的整治整合,有序推进稀土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核心组件取得突破,锰酸锂动力电池已投入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引进工作正积极推进。规划建设了铜铝再生资源回收和拆解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发展再生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和有色金属深度加工。同时,加快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赣州将围绕培育优势资源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3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食品工业、现代轻纺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500亿元,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200亿元的“三个三”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工业发展的提速、提质、提效。

全力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若干意见》提出,健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推动建立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资源共享机制。

2011年,我市成为省内继南昌之后第二个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的设区市,贷款增速、增量都位于全省第二位,贷款总量、增量和增速在周边四省九市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

全市银行业机构新增2家,达16家;保险业机构24家;证券业机构新增3家,达10家;期货业机构新增1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19家,达2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83家,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地方金融业发展迅速。赣州银行自2009年迈出跨区域经营步伐后,先后在省内宜春、南昌、新余等地,在福建厦门等地,共设立分行6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金融业具有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高成长性的特点,是赣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提升服务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还有利于发挥金融服务支撑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和推动赣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赣州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具备良好的金融基础,从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来看,赣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根据金融业特点及发展态势,赣州全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做大做强金融业为主线、以提高金融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金融商务核心区为平台,聚集金融人才、优化金融生态、活跃金融市场、完善金融链条、壮大金融总量,把赣州建设成为以稀土、钨战略性资源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以现代物流和投融资活动为核心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资本运营、产业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研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

打造百亿元综合商贸物流园

《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赣州、抚州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动赣州、吉安综合物流园区及广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2012年4月15日,规划面积2992亩、总投资达百亿元的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项目在赣州开发区潭东镇开工,标志着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迈出了关键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项目是我市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是迄今为止赣州引进的投资最大的项目,填补了赣州大型综合性商贸物流园项目的空白。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赣南区域内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综合商品交易集散地,将有效降低赣州市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改善投资环境,提升赣州的综合竞争力,对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打造江西南部的重要增长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同时,该项目是赣南区域首个集商贸交易、批发零售、智能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品牌会展、高尚居住区等于一体的全服务、全业态、全智能高效商贸物流平台。项目全面运营后,预计市场年交易额在300亿元以上,年创税10亿元以上,解决创业和就业机会15万人以上。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若干意见》提出,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赣州围绕做大做强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整合各种农业发展资金,致力于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

2011年,赣州油料总产量10万吨、蔬菜总产量242万吨、肉类总产量63.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5.3万吨;播种粮食771.1万亩、出栏生猪573.6万头、种植蔬菜160.6万亩、生产饲料224.1万吨。“米袋子”“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争取强农惠农资金超10亿元,为历史最高。

脐橙的世界,世界的脐橙。赣南脐橙不仅走进了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市场,摆上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的货架,并且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赣南脐橙已从一个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果业实现年总产值75亿元;全市60多万果农年人均从脐橙产业收入5000元,解决了近20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赣州将进一步加强赣南脐橙品牌建设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级脐橙交易中心、赣南脐橙研究院,组建赣南脐橙股份制公司并推进上市。进一步培育壮大生猪、烟叶、花卉苗木、蔬菜、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打造沿海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高新产业园建设。

全面推进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

《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支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我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76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达135.7亿元,同比增长40.8%。

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5家,占全省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45家)的三分之一。

全市旅游产业投资2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项目34个,总投资额达347.29亿元。

赣州充分挖掘宝贵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发展迅速。积极打造了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故都游,全年争取各级扶持资金4.4亿多元投入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和提升;兴国加快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六园”建设;于都、宁都、会昌等县纷纷借势加大红色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力度,全市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全市接待红色旅游人数7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5%;红色旅游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8.9%。

2011年以来,全市旅游产业按照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港澳台、粤闽地区休闲养生后花园的目标要求,创新方式,破解难题,提升素质,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全市旅游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为全市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旅游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者刘芳 廖福玲 实习生宋霞)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