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从相关渠道获悉,央行已通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这是今年以来相关银行机构第四次上调其存款准备金率。 新华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流动性压力的增加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原因。
回笼银行流动性
“近期外部流动性压力的增加,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原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将带来基础货币的投放,最终推高国内流动性。
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2430亿元,创出年内次高,也创出近4个月来新高。即将到期的央票也让充裕的流动性不断膨胀。
“这六家银行在市场上贷款额度的总体占比较大。在规定时间内调整其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控制流动性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增加的贷款和仍在高位徘徊的物价指数也是此次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原因。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自第三季度起,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有所放松,预计9月份放贷规模可能超过5000亿元。
让路外围流动性
就在六家银行上调准备金率的当口,外围流动性泛滥的征兆亦逐渐显现:美国、英国在酝酿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宣布降息;曾经连续加息的澳大利亚央行也暂停了此前同向的操作。
“全球流动性的继续泛滥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压力,表现在热钱的增加和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观察,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中,有一部分以热钱形式跑到了发展中国家楼市、股市等资产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出现相当怪异的现象,实体经济总体萎靡不振,但石油价格再次攀升到每桶80美元,铜价突破8000美元年内高点,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却剧烈飙升,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刘煜辉说。
有接近高层的智囊经济学家向《国际金融报》置评说:“全球流动性有可能增加,而中国政府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遏制政策不断出台,有可能导致购房资金转移至其他领域并推高价格。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央行定时定点的调整可从总量上对流动性进行控制,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这是有必要的。”
引流防堵皆不易
从此前的加息纷争,到突然祭出准备金率上调,货币工具的选择凸显出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两难取向。
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经济货币环境的两难选择。一方面意在一段时期内平抑流动性,使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不至于偏离年初设定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在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间的关系进行平衡。
“这是央行在权衡利弊后作出的艰难决定,体现出央行对通胀的进一步关注。但央行未采取加息的动作,也未采取‘一刀切’式调整方式,而是定向向6家商业银行上调准备金率,这是因为相对于加息,准备金率的上调对经济的影响更偏柔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郭田勇认为,后危机时代,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已成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角,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未来准备金率不存在大面积上调的可能。此外,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息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