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9日
“很显然,如果上证所能够开出中小微企业上市的口子,它无疑将对目前的IPO圈钱潮形成火上浇油的作用,对已经重压在身的市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数次试图建立国际板引入全球上市资源没有希望的背景下,上海证交所正面临上市资源枯竭的现实问题。日前有报道称,在与深圳证交所的竞争中,上海证交所已经远远落后。这一说法似乎有数据为证,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最新公布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深交所共有88宗IPO,筹资490亿元,上证所则共有16宗IPO,筹资240亿元。
如果看一看去年的情况,两家证交所的差别更是一目了然。普华永道对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两家交易所的IPO共282宗,上海证交所只占有其中的39宗,而深圳证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则分别完成了115宗和128宗IPO。2011年的深交所因此成为全球最活跃IPO市场,相比之下,上海证交所则黯然失色。
因此,上海证交所近年来不仅对国际市场的推出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对中小微企业在上证所上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日前,上证所召开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暨中小微企业服务工程座谈会,上证所总经理张育军在会上透露,交易所已制定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工程纲要》,准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制度、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搭建上市公司与中小微企业的沟通平台。上海证交所虽然没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但也希望通过制度建设将中小微企业引入上证所,以此来与深交所展开竞争,摆脱目前的落后局面。
其实,沪深两家交易所之间出现的这种差别,并不完全是由于两家交易的服务工作有高下之别,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职能已由证监会作了明确的划分。上海证交所主要吸收大型国有企业上市,而深圳证交所则主要吸收中小企业上市。在这种分工确定以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中小板、创业板都未建立起来,中国企业的上市曾经一边倒地集中于上证所,深圳证交所出现过连续几年“零上市”的情况,几乎已经边缘化。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先后建立以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管理的政策偏向于推动中小企业上市,深交所的风头很快盖过了上证所,特别是由于最近几年的股市行情一直比较低迷,投资者惧怕大盘股上市,因此主管部门对大型企业上市表现得十分谨慎,上证所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落后于深交所是必然的。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沪深两家交易所之间确实有过为争夺市场资源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对股市行情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上个世纪末,由于这种竞争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两家交易所从原来属于地方政府领导转制为由证监会直接领导,竞争便渐渐地消失了,交易所也逐渐产生了行政色彩。在这种体制之下,两家交易所的目标是共同的,它们之间已经没有展开市场竞争的条件。现在,上海证交所对上市企业过少产生了焦虑,因此而产生了希望开出吸收中小微企业上市口子的想法,但上证所首先要做的是与它的上司证监会进行游说,而一旦这种游说获得成功,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并不是好消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尽管行情低迷,但IPO却借助政策支持展开得很顺利。很显然,如果上证所能够开出中小微企业上市的口子,它无疑将对目前的IPO圈钱潮形成火上浇油的作用,对已经重压在身的市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有利于市场进步,但是对于沪深两家交易所来说,这个规律却不一定有效。这是因为,两家交易所在证监会领导之下,它们自身已经不再接受证监会的监管,那么,当它们就中小企业上市展开激烈竞争的时候,必然会迁就企业的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网开一面,并且利用其与证监会的上下级关系抵制市场对其的监管,从而产生大量问题公司。这种行政化与市场化混杂的竞争,只能给市场制造混乱。因此,上海证交所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把目前证监会安排的工作做得好一些。如果真有心与深交所进行竞争,那么应该首先从目前的体制中挣脱出来,把自己当作市场的一员,在接受证监会监管的同时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是,上证所有这样的勇气吗?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