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余丰慧:对温州民间借贷中心开张遇冷的反思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9日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下称“中心”),肩负温州金改重任,但过低的成交金额、偏高的借入成本,被指对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影响有限”(7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根据报道分析,“中心”开张百余天交出了两份“成绩单”:一份是借出登记5亿元,借入登记10亿多元,成交金额仅为五六千万元,月利率在1%—1.5%。另一份是以前温州民间借贷不用抵押,只打白条,现在通过“中心”后填写格式化法律登记文本,且借入方都需要抵押品,比借条规范很多。

  第一份成绩单在浩瀚的民间借贷中真可谓沧海一栗、不足挂齿。起码没有达到温州金改主政者和民间借贷市场此前的期望,对整个浙江乃至全国民间借贷改革几乎没有影响,没有任何示范和试点意义,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了。第二份成绩单是现有温州金融机构都能够做到的,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只要稍加规范都能够达到。因此,也没有什么试点试验意义。

  更为关键的是,“中心”没有受到市场热捧,业务没有真正做起来,这实际上标志着整个温州金改试验出师不利、起步受挫。这引人思考的是,温州金改试验方案是否对路,一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实,最终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从“中心”业务看,成交额度仅仅五六千万,但是,利率却高于温州民间借贷平均利率。融资成本并没有降下来,民间借贷并没有规范起来,仍然属于准高利贷性质的。“中心”之所以遇冷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利率过高,温州实体经济根本承受不了。当前,温州经历了众老板因高利贷跑路后,实体企业已经意识到高利贷是生产经营的一剂毒药,并不像过去那样盲目借高利贷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利率高于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在越来越冷静的实体企业面前,岂能受追捧呢?

  从总体上说,温州乃至浙江出现的民间借贷崩盘和老板跑路问题不是金融本身的问题,而是宏观经济变化影响问题。经济决定金融,浙江外向型经济密集,在外需受挫后,必将首当其冲。浙江乃至温州资金常常在股市、楼市、煤炭市场、农副产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等兴风作浪,大肆投机炒作,玩弄钱生钱的游戏,而在宏观调控和经济低迷下滑大背景下,投机炒作泡沫开始破灭,温州资金链条肯定断裂,高利贷是资金链条断裂的催化剂罢了。

  从具体监管上看,长期以来对浙江乃至温州民间借贷监管基本放任自流,疏于监管,使得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肆虐横行,在经济整体向上阶段,实体企业尚能承受了高利贷资金成本,而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问题,实体企业必然随之风险爆发。监管上不作为难逃其责。

  温州金改应该重点在“收和放”两个方面做好做足文章。在规范和监管民间借贷上应该更加严格,对于温州金融市场不是“放”的问题,而是监管上应该“收紧”。同时,做好“放”的文章,真正规范温州民间借贷不是成立什么“中心”,什么非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等小打小闹,而是应该根据温州民间资金充足的特点,放开温州民资兴办商业银行的规定,允许温州民间资金兴办商业银行,将民间资金收拢到银行笼子里,给全国性放开民间资本兴办商业银行探路。这才是温州金改既有效监管,又迈出实质性金改步伐的可行之路。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