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央行行长助理金琦:货币发行工作面临压力和挑战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6日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金 琦

  做好货币发行是央行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

  货币发行是人民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中央银行的基础和核心业务之一。现金是货币供应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经济交易活动的重要媒介,是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现代支付体系和支付手段的发展,现金占货币供应量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中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流通中的现金需求总量仍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现钞流通量最大的国家。2001年底,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为1.6万亿元,到2011年底已达5万亿元,10年左右的时间增长了213%,年均增长达12.1%。保证经济发展对现金的合理需要,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稳定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金使用几乎涉及全社会每个居民和经济主体,因此,货币发行是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服务,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只要我国消费者主体仍保持着使用现钞的支付偏好,社会对现金的需求就会增长,提供优质现金服务就是金融系统的社会责任。能否及时满足社会公众合理的现金需求,让老百姓用到满意、放心的钱,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因此,做好现金发行与服务工作是央行和金融机构贯彻执政为民理念、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体现。

  货币还是国家形象的体现,纸币和硬币的设计及工艺是文化、艺术和科技的有机结合。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被誉为国家“名片”,货币本身不仅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也是融合了世界领先科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品,综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风貌。做好货币发行工作对维护人民币在国内外的信誉有着重要的意义。

  央行在改善货币发行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全力应对现金需求高峰和突发事件,现金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年来,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对现金投放回笼有重要影响的宏观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全年和节日高峰期现金投放量进行预测。央行在全国设立了2.5万多个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网点,定期对各券别现金需求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的习惯和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人民币印制生产、发行基金调拨和现金投放回笼,增强了现金供应保障能力。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人民银行大幅增加了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人民币新钞投放量,尤其是增加了10元以下小面额新钞供应量。大幅度提高了流通中人民币钞券整洁度,优化了流通人民币券别结构,金融机构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现金服务,展现了人民币作为国家名片的良好形象。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还因此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在处置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2008年1月冰雪灾害、2010年南方洪涝灾害、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人民银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现金调拨,确保了特殊时期和困难环境下的现金供应,为各地在最短时间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持,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货币发行工作量,货币发行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统筹兼顾安全与效率是货币发行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随着现金需求量持续增长,货币发行业务的人均工作量大幅增加。人民银行大力推动货币发行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和提升管理技术、管理手段,推进货币发行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减少发行基金实物流转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等多种手段,控制风险点,消除安全隐患。

  切实维护人民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现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年来,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措施,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现金服务:通过加大人民币原封新券投放和残损人民币回收力度,不断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规定金融机构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义务和程序,督促金融机构执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实行残损人民币首兑责任制,确保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不留死角;从关注民生、保护公众利益出发,协调有关部门取消了金融机构小面额人民币清点费。

  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现钞业务,人民币现钞跨境供应回流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跨境人民币现钞业务正在成为货币发行工作不断拓展的新领域。人民银行根据境外人民币现钞回流和供给需求,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人民币现金有序回流,规范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目前,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机制基本形成,供应回流渠道覆盖到港澳台地区、周边国家,并延伸到全球范围,以香港为中心的全球人民币现钞配送体系初步建立,基本满足了境外对人民币现金的需求,境外人民币现钞的整洁度状况大大提高。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群防群治”,反假货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活动,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金融秩序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历来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对此作过重要批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协调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海关、铁路等部门,加强对假币的缉私、检查、没收等工作,收缴了大量尚未流入市场的假币,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建立了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反假货币宣传网络,采取互联网、电视媒体、展览会、游戏软件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反假货币知识,不断提高公众反假防伪意识和识假能力。围绕人民币纸张、印刷、油墨、制版等关键技术,开展了50余项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人民币印制生产工艺和防伪技术水平。其中,“SD凹印对印技术”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货币发行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准确预测现金需求的难度较大。现金运行与经济周期波动、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农业收成以及节假日季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受到很多突发性因素如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等影响,现金流通的预测难度加大,给主动安排现金投放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是兼顾安全和高效的难度增加。货币发行工作包括人民币的印制、调拨、出入库、清分、销毁等诸多环节。随着货币发行业务量不断增长,货币发行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建设压力加大,安全调拨发行基金的任务也非常繁重。

  三是现金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现金服务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并不直接与社会公众发生业务联系,纸币和硬币要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收付业务,投放到流通领域,或回笼到银行体系。群众对银行系统提供的人民币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现金服务水平。人民银行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指导金融机构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提供优质现金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四是人民币现钞“走出去”将会对货币发行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境外,人民币现钞不再具有法定货币的优势地位,其币值是否稳定、兑换渠道是否顺畅、票面是否整洁以及是否存在假币风险等都会成为影响境外居民是否持有人民币现钞的因素。因此,要不断优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机制和对外反假货币合作机制,以满足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变化。

  五是货币防伪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反假货币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犯罪分子借助现代科技对人民币印制技术进行全面研究,造假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识别增加了难度,给公安部门破案加大了挑战。这就要求人民币防伪技术水平随世界防伪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新时期改进货币发行工作的方向

  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现金供求规律,进一步增强现金供应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继续加强对社会公众现金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及时把握影响现金运行的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经济运行、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信贷资金投放等经济金融指标,密切跟踪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手段的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和预测现金需求,尤其要注重研究各种突发情况对现金供应的影响,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构建调度灵活、反应快速的发行基金调拨管理体系,综合考虑发行基金储备、现金需求时间、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组织调拨工作,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调拨发行基金的作用,减少发行基金周转的节点,提高发行基金调拨的快速反应能力。健全应急工作指挥体系,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多年来处置现金供应突发事件、应对重大社会活动现金需要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完善现金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针对性,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面创新和优化货币发行组织体系,在提高发行效率的同时确保运转安全。货币发行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理论做指导,以创新货币发行组织体系作为提高人民币供应体系运行效率和保障业务安全运转的重要着力点。要引入物流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论,科学设计和规范货币发行业务运行体系,统筹考虑人民币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以及信息系统覆盖利用等,使货币发行物流设施实现规模优化。进一步优化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布局,使发行库的储备能力和钞票处理中心的清分能力与各地现金运行特点、规模、交通、气候等因素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业务流程改造,积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实现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严格控制各项业务风险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人民币供应体系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现金服务。

  督促和激励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现金投放和回笼的枢纽作用,提高现金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机构现金收付工作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社会责任和银行效益双赢的人民币流通循环机制,通过实施券别搭配投放,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投放和不宜流通人民币的回收,不断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合理调节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积极支持金融机构间开展现金调剂业务,增加人民币循环渠道,加快流通中人民币周转速度,使流通中人民币发挥更大的效能,减少钞票印制,节约社会成本。

  完善海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和管理体系,支持人民币“走出去”。积极回应境外人民币现钞的新需求,适时调整人民币现钞出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发挥香港的全球人民币现钞配送中心优势,加强境外人民币现钞代保管库制度建设,促使代保管库在保障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收集境外假币信息、宣传人民币防伪知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立健全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监测体系,继续扩充信息资源,密切关注人民币现钞在境外流通使用的潜在风险,统筹规划境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开辟多种渠道,确保海外人民币现钞供应与回流。

  提高人民币防伪能力,以假币“零容忍”为工作目标推动反假货币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加强人民币防伪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不断提升防伪技术,使公众易于识别,伪造者难于伪造。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点验钞机具质量问题,与有关部门协作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人民币点验钞机具专项整治,加强对鉴别仪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管理。以假币“零容忍”为工作目标,把好银行收付关口,让人民群众使用放心钱。进一步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机具的管理,增强假币堵截能力。以反假货币工作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为平台,发挥地方政府对反假货币工作的领导作用,对重点地区开展专项重点治理行动。继续保持打击假币高压态势,摧毁制贩假币网络。对制贩假币犯罪活动要继续“追源头、挖窝点、打团伙、破大案、摧网络”。建立打击假币犯罪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实现反假货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共同打击,形成跨区打击合力。■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