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5日
“献血是否安全?”“血液从献血者体内流出,到血液中心之后如何检测、保存及运往医院?”7月4日,我市举办了首个“血站开放日”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30多名市民一起走进市中心血站,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质管科教科、体检采血科、成分科、检验科等科室,了解采血、检测等过程。
采血室里,边献血边看电视
在采血室,市民看到这里摆了两排采血设备,前来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正悠闲地躺在采血仪器旁看电视,他们胳膊上的导管中缓缓流淌着红色的血液,仪器发出嗡嗡的声音。工作人员肖国龙介绍,他们正在采集血小板。
“血小板有止血的功能,可用于外伤、大出血等,目前全市的血小板供应都来源于此。”肖国龙向参观人员介绍说,机采血小板所使用的是一次性针管和血袋。血液通过管子进入离心泵,下到离心仓,离心带高速旋转把血液成分分离。血小板浮在最上面一层,顺着泵进入采集袋。参观人员看到黄色液体里有些烟雾状的东西,工作人员说:“那就是血小板。”提取完血小板的其他血液成分通过另一个泵输回献血者体内。
检测过程,符合国家标准
“献过血的市民都知道,在献血前,要经过一次初筛,主要检测乙肝、血色素、转氨酶、血型等,初筛合格了才能献血。献血后,这袋血浆必须冷链运送到血液中心,紧接着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了。”参观人员来到检验科时,工作人员黄旭燕边指着检验设备边介绍。
在HIV检测室,血液要经过两次7个项目的检测。参观者们看到,检测室里摆着4台仪器,这都是政府投资几百万元购买的进口仪器。据介绍,第一次检测,用进口仪器、7种进口或国产试剂,对血液中的转氨酶和是否含有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等进行检测。第二次,用进口仪器、另外7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的检验人员再次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检测。这两次检测都是用国家规定的酶免方法进行的。在两次7个项目均检测合格的情况下,血液才能够经成分科制备成各类血液制品,放行到成品科,准备随时供临床使用。只要有一台机器测出其中一个项目有问题,这袋血就要销毁。
严把质量关,棉签也要检测
质管科教科负责人何燕琴告诉参观者,对于血站来说,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为血液要求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环境的安全、干净。中心血站里的所有辅助材料,甚至一支棉签都要经过检测。当然,采血人员的手也要定期检测,看细菌是否超标。
“各种仪器每月都要抽检,冰箱、冰柜的温度由电脑24小时监控。举个例子,比如最简单的擦桌子,必须从里到外擦,不允许来回擦,以免带入细菌。一袋血从采集开始一直到输入患者体内,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电脑上全都有据可查。这么严格的要求,就是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和使用者的安全。”
“以前学校组织献血活动,我一直不敢参加,害怕会传染上疾病。通过参观学习消除了我心中的顾虑,我想现在就成为一名献血者。”大学生余文生急切地要求说。参观完毕后,有好几位市民都留下来,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中心血站站长许传勤介绍,希望借助开放日让市民们对血液工作不再那么神秘,也让市民们对无偿献血知识有更多了解,化解对无偿献血的一些质疑,直观感受血站工作流程,全面了解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使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史影 记者谢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