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4日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面对复杂而又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经济平稳增长向好的势头不变,产业逆势增长鼓舞人心。无论是农村、城市,还是工矿企业、新兴产业,处处传来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号角,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稳增长,强科技,壮龙头,农业农村经济风正帆扬
今年前5个月,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走势图上的红色箭头,令人眼睛一亮:早稻栽插面积比去年增加15.3万亩;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39万亩,单产、总产均创新高;夏粮总产增加0.75亿斤;1至5月,肉类总产、禽蛋产量、生猪出栏分别同比增长2.6%、4.3%、3.1%;水产品自营出口增长53%;全省经济作物市场供应充裕,价高利好;据农业部门统计,1至5月,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68元,增长12%。
在年初持续低温阴雨寡照、5月份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增长,需要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今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农业系统深入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厅领导联系11个设区市、百名处长挂百县、千名领导干部帮千企、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为此,省农业厅组织了100个工作组、3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为农民办好6个方面26件实事。
各地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落在实处。全省50.1亿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在4月底足额发放到户。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全面启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按照“综合建站”模式,在全省95个农业县(市、区)的1334个乡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升了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贴心的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目前,全省早稻整体苗情长势良好。更加喜人的是,全省1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竣工,今年预计粮食亩产可由726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亩增274公斤;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有18.9万亩实现了“单改双”,预计亩增559公斤,共增产稻谷10.57万吨;两项合计,今年全省可增产稻谷49.23万吨;按国家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计算,全省可增收12亿多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754元。
壮龙头,是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之一。今年以来,各地以实施“强龙、增值、固本、富民”工程为抓手,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保业务,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提升,后劲增强。1至5月,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46.3亿元,完成全年固定资产目标投资额的60%。截至5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960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29亿元,增长8.1%;直接带动农户317万户,户均增收700元,分别增长8.6%、9.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工业三年强攻战鼓震天
今年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5.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至4月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4位。
“和往年20%以上的增速相比,今年我省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不变。”6月26日,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5个月,受市场价格下跌等影响,钢铁、光伏等与基础设施建设、出口相关的行业仍然比较困难,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多数重点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建材、石化、纺织、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
逆势前行,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调整升级的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聚。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引领江西绿色崛起的主导力量。1至5月,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7.1亿元,增长18.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797.3亿元,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0%。
逆势前行,得益于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的全面实施。工业三年强攻的战鼓响彻赣鄱大地——南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成为最有希望过千亿元的产业;抚州赶超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强攻战、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跑项争资攻坚战“三大战役”,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奋斗热情,今年以来工业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成为决战工业的主战场,昔日的荒滩、荒坡如今成了黄金宝地,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纷纷来九江抢滩发展。
齐心协力应对市场突变,千方百计助企业渡难关
市场犹如战场,瞬息万变,只有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抢占先机,才能成为赢家。为此,我省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关企业清醒认识面临的环境和挑战,变不利为有利,化危机为生机。
方大特钢面对钢铁全行业亏损、产能过剩、钢材价格大幅跳水的惨烈竞争,通过苦练内功、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优化生产措施,提升经济技术指标,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经济效益在业内一枝独秀;江州造船在遭遇到5艘弃船订单之后,通过挖掘国际订单、降低生产成本、防范市场风险,在全球船舶市场急剧下滑、造船业持续低迷的今天,依然保持生产经营稳定、产销两旺;绿冬丝科为应对出口严重萎缩,果断实施新战略,走出口转内销的发展道路,赢得了企业销售收入翻番、利润大增的佳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曾分析说,从2010年2季度开始的本轮经济回调持续时间是历史最长的一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出口仍将持续下降。全省各地不断强化“危中之机”意识,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据了解,为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省不仅每年安排省级用地2000亩,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支持10个配套基地建设。今年起,省财政还统筹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4亿元,以股权投资和股权质押投资形式,支持一批有技术但缺乏自有资金、融资困难的企业和项目。
专家认为,今年我省经济将呈现由低向高的走势,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将为下半年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三季度工业增速可望回升。
本报记者宋海峰 黄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