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属实。”
9月20日,国联证券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将与国联证券共同新设合资投行”的说法。据该人士透露,双方已经就合作事宜商谈有日,“现在,我们已将新设合资证券公司的全部申请资料上呈证监会,等待审批。现在属于静默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国联证券仅仅是拿出全部业务中的投行部分与外资方合作,并不涉及其他,“因此一旦获得批准,新公司的投行业务将可以单独展业”。
至于合资投行的注册资金、双方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注册地等详细内容,上述人士表示,需要等审批出来才会最终明晓,而且能否成行这个谜底的揭开最晚不超过年底。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09年国联证券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为4家,承销金额为43.8亿元(其中股票主承销额为11.7亿元,位居第37位),在所有投行中均排在第38位,处于排名榜的中下游位置。
“RBS和国联证券之所以惺惺相惜,走到一起,原因在于双方能够借此各取所需。对于RBS而言,国联证券投行业务规模大小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这个投行业务的资格和牌照。”一国内大型投行的负责人分析称,“而对国联证券而言,则意在引入对方的经验和资源,借这个新的平台提升自己的形象。”
在该负责人看来,正是因为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不温不火,其才愿意与外资进行合作,否则一些大投行一般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尽管外资行一直对国内投行市场垂涎欲滴,意欲更多地分一杯羹,但在一个个跃跃欲试的身姿背后掩藏的却是一张张尴尬的脸谱。
今年以来,内地大量小企业通过深交所IPO筹集资金。中国本土的投资银行斩获颇丰,而高盛、瑞银等传统国际巨头则表现不佳。
据媒体援引彭博社的数据,截至9月中旬,今年沪深两市的IPO融资总规模已经达到3580亿元(合530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在此情况下,高盛的承销单上却是颗粒无收。同时,目前在外资投行中排名第一的瑞银集团,其在中国IPO承销市场的排名仅列第18位,而去年瑞银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则分别排在第九和第五位。
“其实做投行,需要培育市场和客户的信任度,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外资行的本土化需要一段时间。”前述国内大型投行负责人坦言。
此言非虚。在RBS和国联证券的前面也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如已然更名、股权也几经更迭的财富里昂,以及海际大和,多年来一直发展不顺,两者2009年在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均只有一家,而承销金额则分别排在第56和50位,在整个市场中几无影响。
更为极端的例子则是长江巴黎百富勤。三年前,因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分歧,巴黎银行退出了与长江证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成立仅三年多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就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