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三宗最”能否激发A股市场“七翻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5日

人们常常抱怨,A股市场总是跟跌不跟涨。殊不知,市场是一个无数变量博弈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每一位参与者。A股市场之所以会跟跌不跟涨,在很大程度上与参与者的预期有关,带来这种预期的是市场环境,而目前的市场环境可能是近几十年最为纠结的时期。

从外围市场的情况来看,北京时间上周四晚间,美国股市因就业数据、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以及房地产销售数据不及预期而暴跌。而周末的时候,欧洲主要四国同意推出1300亿元的刺激计划,这一消息很有可能令欧元区风险溢价水平快速下降,同时也有可能带动全球股市反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数据时好时坏也好,救助计划不定期推出也罢,大宗商品的下跌趋势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地扭转,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从西方经济史上三个跌幅最大且持续最长的萧条时期来看,1825-1830年、1873-1878年以及1929-1934年这三段萧条期的周期都是五年,据熊彼特的观点,这三个周期特别长主要是因为三个周期正好都处于房地产周期、资本性支出周期和库货周期下降的阶段。此次经济周期的特点与之前三次也有相似之处,那么从2008年开始的周期是否会在2013年结束呢?目前还很难下这个判断,因为这几年的全球救市政策极有可能会延缓经济周期见底。

从国内的环境来看,对于国内经济增速见顶已没有太多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已经见顶。从美国的经济来看,美国3%左右的经济增速支撑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甚至要比中国10%的经济增速支撑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要高。问题就在于此,中国股市是否能够集聚最优质的那部分资产,这部分最优质的资产是否又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增速呢?这是市场的根本所在,但也是投资人最为纠结的地方。此外,在政府一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时候,产业资本却在频繁出逃,贷款需求也在下降。而当贷款需求有所上升的时候,市场利率却无法保持相对较稳定的水平。若下调利率水平,又恐通胀再起,因为过去几年货币总量增速实在过大。最为重要的是,如此大的货币供应带来的结果似乎又有点虚,否则市场不会担心地方债务平台会出问题。货币是收还是放,本身就没有太大的余地。

最艰难的转型期

要破除种种纠结,经济就需要转型升级,就需要释放新的生产力。在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新兴产业已经被提升到战略层面,显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在酝酿过程当中。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温州金改、丽水试点、前海新政等皆表明,金融层面的改革也已提上日程。然而,无论改革的结果如何,过程都较为艰难,给市场带来的震动也极为巨大。

从实体经济层面的改革来看,方向是正确的,但过程会比较复杂,并最终影响到结果。所谓的过程复杂是指,在现有体制下,经济体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因为代表国资的监管层面参与了市场竞争。因此,在经历数年的“国进民退”之后,实体经济层面的改革可能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所幸的是,决策者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民企36条”不会出台。实体经济能否就此稳住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金融层面来看,有两个影响会对股市构成冲击。一是利率市场化会改变银行板块的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甚至发生兼并重组可能会成为银行业今后的主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会震荡不已,因为银行板块所占的权重实在比较大。二是传统行业逐渐退居二线,对股市而言也意味着冲击,目前钢铁、房地产、石油石化等行业在股市占比依然比较大,钢铁已经走到黄昏时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却无法动摇,这个行业的周期性顶部和底部可能都还未到来,但无论怎样对市场的影响都很大;石油石化则既要兼顾民生,又要兼顾效益,还要面对新产业的竞争。这些行业的调整必然会引发资金调仓,这个过程亦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震动。

最低历史可比估值水平

虽然市场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但仍能吸引投资者关注的是,目前的估值水平纵向比处于可比历史时期的最低水平。以2012年6月21日收盘价计算,上证A股整体市盈率为10.82倍,市净率为1.65倍,这一估值水平较2008年10月28日沪指的前期大底1664.92点当日还低,当日收盘上证A股市盈率为12.88倍,市净率为2.04倍。此外,数据还显示,2005年6月3日,上证A股市盈率为14.93倍,当时的股市处于1000点附近。

但估值底向来都不能同市场底划等号,否则2008年的估值水平就不会跌破2005年的最低水平。而且从估值结构来看,低估值品种主要集中在银行板块,可以说是银行股的估值拖低了市场的整体估值。而单就市值水平而论,银行股的成长性已经出现了拐点,若没有分红,这个板块的估值还可以再低。而代表成长性却又未能体现成长性的中小板创业板,估值水平依然较高。据深交所的数据显示,中小板市盈率水平超过27倍,创业板则超过33倍。

分析人士认为,就市盈率水平而言,其意义并非完全在于判断便宜与否,它对于判断人们对风险的偏好似乎更有意义,而强周期行业的估值涨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显得更加灵敏。因此,无论市场的估值有多低,若强周期板块依然在下跌,市场见底的可能性就不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代表强周期板块的大宗商品还未现见底迹象,处于历史最低估值的A股自然也就需要等待了。(中国证券报)

估值挑战998点大底 A股极具安全边际

本报记者 赵子强

上周沪深两市疲弱走势再现,两市大盘出现破位下跌,上证指数直逼2250点,日线三连阴,周线也运行在下降通道之中,特别是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突破性下跌,为短期后市带来阴影。

有分析人士认为,A股短期将首先试探2240点附近支撑,并有可能进一步逼近2200点整数关口。不过,虽然市场短期走弱概率较高,但券商机构仍然对下半年A股充满信心,认为目前A股估值已是底位,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降低这一估值,A股已经具有安全边际,投资价值很高。

A股估值远低历史低点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和同花顺iFinD统计,以2012年6月21日收盘价计算,目前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为13.72倍,市净率为1.85倍,对应的历史低位998点时为市盈率19.45倍,市净率1.65倍;沪深300成分股整体市盈率为10.96倍,市净率为1.65倍,对应的998点市盈率为13.83倍和市净率1.73倍,即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而上证A股的估值情况则远低于整体A股。综合市盈率与市净率水平来看,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

从行业估值来看,综合行业市盈率及市净率水平来看,金融服务、建筑建材、采掘、化工、交通运输,市盈率估值30倍以上行业为:餐饮旅游(40.86倍)、电子(38.18倍)、农林牧渔(37.36倍)、信息设备(35.55倍)、信息服务(35.28倍)、轻工制造(34.24倍)、有色金属(31.76倍)、食品饮料(31.45倍)、医药生物(31.22倍)。

从行业与前期998点历史大底比较,除当年全行业亏损的综合、餐饮旅游和以及家用电器外,尚有12家行业估值较当时为低,接最新市盈率高低排序,金融服务、建筑建材、采掘、交运设备、房地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纺织服装、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信息设备、农林牧渔,估值水平低于历史底部。

分析人士认为,全部A股和沪深300指数估值在新兴市场中处于低位,即使与发达国家的主要股市估值水平相比,亦比较接近有些甚至为低,因此,A股市场继续回调的空间有限,投资价值已经凸显。

机会即将出现

第三季度A股市场存在做多时间窗口,全年“决战”或在此出现。站在全年角度看,与前两个季度乃至第四季度相比,三季度市场环境相对较好,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盈利水平改善带来的上涨行情。此外,十八大即将召开,经济和股市向坏机率比较小,可以为股市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中金公司表示,“端午播种,秋天收获”。当前A股再次回到了2300点以下的区域。这一点位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不大。

日信证券认为,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是捕捉投资机会的主要思路。从逻辑上讲,稳增长和调结构仍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这两方面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而且有资金支持。在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将其培育成支持产业尚需时日的情况下,稳增长还是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调结构则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新兴产业。

东莞证券认为,融资扩容和减持压力依然成为制约市场的重要因素,预计下半年资金面不紧不松,而政策面的持续放松和经济面的企稳至关重要。另外,在股市政策方面,仍有制度红利释放,包括退市制度逐步完善、金融改革推进、证券法修订、QFII引入等等,都会给市场带来新的刺激因素。根据东莞证券的择时模型,下半年难有大级别行情,但反复蓄势之后很可能有一波强势反弹。整体而言,对下半年行情不必悲观,在多空因素交织背景之下,大盘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需防大盘启动前的挖坑行情,预计上证指数波动区间为2100点到2700点。

在操作上,日信证券表示,三季度可以适度积极,四季度应谨慎防御。行业配置建议如下:(1)把握调结构下的投资机会,紧跟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2)把握稳增长下的投资机会,政策着力点预计在水利、电力(核电)、环保、高铁、轨交、电信、保障性住房和中西部基础设施这几个方面,建筑、工程机械、环保、核电、建材(水泥)等行业值得关注;(3)金融创新是全年的主线之一,券商和保险有望不断分享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值得继续关注。(证券日报)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