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0日
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宫,为我国航天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与神九一同飞天的人和物均让人好奇。这一次,南昌大学教授提供的50多只被称为“梁祝蝶”的丝带凤蝶蝶蛹,随神九进了太空。记者获悉,除了蝶蛹外,我省农业科研部门还选送了多种农作物种子上太空,开展航天育种试验。我国每次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基本上都携带我省选送的农作物种子,太空莲、太空稻、太空金针菇等,已从实验室走上居民的餐桌。不过,也有一些太空农产品潜在的价值未得到最大限度开发。
试验
遨游太空20多个新品种诞生
航天育种又叫太空育种,与地面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育种具有突变多、变异大、稳定快的特点,是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据江西省农科院提供的资料,我省农作物航天育种研究起步早,与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同步。至神九之前,已有50多种江西特色作物100多个品种搭载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育种试验。如莲子、水稻、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玉米、绿豆、油菜、猕猴桃、西瓜、金针菇等。
我省开展航天育种的农业研究机构先后有14家,牵头单位为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广昌白莲所、宜春地区农科所、抚州地区农科所、泰和乌鸡原种场等单位也把特色农作物(家禽)品种送上太空,并选育出突破性新品种。
十多年来,省农科院组织省内科研单位进行攻关,培育出“航98”、“太空莲”、“航金1号”等20多个新品种。如,“赣棉12号”是江西农业大学搭载中国第13颗返回式卫星育成的特优质专用陆地棉新品种,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合格的航天陆地棉新品种,在鄱阳湖棉区广泛种植。“赣晚籼33号”也是太空育种品种,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产业
太空莲产值达60亿元
1994年,广昌县白莲科研所首次将地方白莲品种搭载“940703”号返回式卫星,之后搭载了两次,并培育出多个“太空莲”系列品种。对航天育种所产生的效果,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局局长谢克强表示,“太空莲”品种具有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
“在广昌,太空莲年产值4~5亿元,由种植业向太空莲种业延伸,全国八成左右的莲产区用了太空莲种子,种业产值1亿余元。初步估计,全国太空莲种植面积120万亩,产值达60亿余元,已形成一个较大的太空莲产业。”谢克强称,在去年全国的航天育种行业会上,太空莲的育种及推广得到业界认可。
太空金针菇
产量逾300万公斤
2005年8月,省农科院将金针菇菌丝体进行了航天搭载,其搭载的是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于2005年8月29日16时4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省农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张诚告诉记者,搭载的菌株返回地面后,要与同种未搭载卫星的菌株对比。经过反复试验,不好的变异就要剔除,好的变异就进行多次试种,然后才得出太空金针菇品种。
张诚说,通过栽培试验、抗虫、抗杂性试验和早熟试验等,从航天搭载材料中选育出航天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号”和“航金2号”。对照相比,这两个航天新品种具有抗杂性强、早熟、色泽度好、菇形好、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是优良的金针菇新品种。
研究成果出来后,金针菇航天新品种先后在我省南昌、乐平、万载、上饶、婺源、宁都、萍乡、黎川、德安等地推广,有企业进行了工厂化生产,省外种植户或企业也购买了我省研发的菌种。“从种植户反馈的效果看,都较好地体现出太空育种的新特性。目前,全省累计种植量1000万袋左右。”张诚说。一袋产菇种产0.3~0.33公斤金针菇,1千万袋产量超300万公斤,年产值数千万元。
思考
好产品难得不能赶时髦
“太空莲”、“太空金针菇”……这些通过太空育种生产出的产品,其品质总体上比普通的好,有较高附加值。不过,我省的太空农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出品牌的相当少,具体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不能直观地辨别是太空育种或一般技术育种生产的产品。同时,也存在“赶时髦”的太空农产品,太空遨游回来后,种出来的产品就号称太空产品。对“赶时髦”现象,省农科院有关育种专家称,这低估了航天育种的难度和艰苦性,珍贵的搭载材料,拿回后仅做简单栽培,白白地浪费了航天搭载的重要变异。
据省农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张诚介绍,所培育出的“航金1号”和“航金2号”历时3年多才出成果。具体在推广过程中,有种植户或企业需要,就购买菌种去生产,支付的费用并不高。而金针菇菌种与其他种子不同,可控性不强,对方买种子去扩种,然后又提供给其他种植户或企业生产。但金针菇的生产有3个步骤:母种-原种-生产种,这样就使后期生产存在不可控性。需要产生太空金针菇应有的效应,就要使用专业培育的生产种。
技术资本联合推广打造品牌
事实上,我省其他太空育种成功的农产品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推广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及龙头企业参与,没有让辛苦培育出的太空品种发挥最大的价值,没形成品牌效应。
“若有大型企业或产业资金单独打造太空金针菇品牌,由省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支撑,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其他种植户,从而打造出我省的金针菇品牌。”张诚称,太空育种的成果急需产业资本支持。
记者注意到,在太空农产品的推广方面,我省航天育种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研-企业-农户”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太空培育的“航98”、“SP优Ⅰ98”水稻种子已同隆平高科、农科种业等大型种子公司进行联合开发。省农科院有关专家认为,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我省粮食、油料、蔬菜、淡水鱼类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已研发出的太空种子及将来培育出的,都存在较好的开发价值。
■记者秦谦、实习生黄敬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