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李彬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4日
——访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
2012年注定将是担保行业的洗牌之年。
目前已经曝出的担保公司违规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现在的担保行业发展模式该如何改进?已经受到“伤害”的“银担”关系又该如何重新构建?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
中担“冲击波”
“中担事件对北京市整个担保行业的影响不大,一是中担本身不能算担保机构的巨头,二是个别的公司、机构出了问题,不能说这个行业都有问题。”谈及中担事件对担保行业的影响,李世奇表示。
截至2011年末,北京市担保行业总的在保余额约为1834亿多元,其中,2011年新增额度约为1460多亿元,代偿率为0.47%,代偿损失率为2.7‰,“这些数据与往年相比没有提高,属于正常水平,说明北京担保行业风险控制情况较好,总体发展是健康的。”李世奇说。
不过他也坦承,中担事件肯定会使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信任产生负面影响,对担保机构下一步的发展不利。今年年初以来,北京市的国有银行纷纷收紧担保政策,采取严格担保机构准入,提高担保机构保证金比例等措施。
李世奇认为,银行业对担保机构提高要求是正常的,这对于促进行业管理水平、规范是好事,“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不应该有出身歧视,把非国有担保机构排除在外,不论标准有多高,都应该一视同仁,采取相同的政策和策略,而非简单地按照所有制进行划分,这和中央的精神不吻合。此外,很多担保机构都是在为中小企业服务,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可能会造成集体性风险。”
而最大的一个风险就是,这使得担保行业整体资金链的压力加大。
“一方面是目前银行收紧担保政策,还有一个原因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显著上浮贷款利率,有些上浮水平达到20%、30%甚至更多,实体经济的企业利润率没有那么高,也不可能那么高,造成资金成本大幅度提升。”李世奇说,由于担保业的集中还款期在今年四五月间,目前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台,也没有暴露出明显问题,但届时肯定会有一些矛盾出现。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