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前景再度恶化,美联储将竭尽所能帮助经济回到正轨。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伯南克的决心,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中央银行的承诺,当财政刺激政策逐渐淡出的时候,中央银行的立场对于市场信心的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不过,承诺是一回事,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另外一回事。事实上,中央银行并不能独自达到目标。
“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将通缩这盒牛奶变为通货再膨胀的奶昔,他们需要财政当局提供的搅拌机,加入名为‘扩大的财政赤字’这种甜味剂。”PIMCO的经济学家Paul McCulley在报告中指出。
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盛行的年代,财政紧缩政策意味着总体需求将出现巨大的出口,而这正是经济迟迟难以回到正轨的重要原因。
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的资产购入计划(主要为买入2年到10年期美国国债)可以降低国债收益率水平,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但我们知道这并不一定能增加市场的需求,在很久之前,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McCulley表示,中央银行的策略需要财政的支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表示,在高失业率(通胀的巨大风险)和零利率(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工具已经失效)的情况下,财政刺激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欧美各国却对财政赤字的失控感到担心。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出现危机之后,欧洲各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执行财政紧缩计划,而在美国,关于长期财政稳定的讨论已经成为了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警告称,如果美国政府不能开源节流,美国的财政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即使是IMF也在最近的报告中督促多国政府缩减自身的债务。
凯恩斯主义在200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2010年已经被很多人视为凯恩斯主义的“陨落之年”。但我们错误的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那就是负责任的财政制度是我们需要在年份好的时候积攒财政盈余,而不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缩减支出。
那么什么将会让政府重新回到财政扩张的阵营?这很难说,或许道琼斯指数几千点的跌幅会让美国国会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而在欧洲,这种观念的回归会更加困难。
如果政府继续通过财政来刺激经济,无疑将令欧美各国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对此McCulley说:“当然我们可能会谈到长期的财政不稳定,但是要知道,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McCulley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在现在犹豫不决。
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政府会怎么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缺少了扩展性财政政策的帮助,中央银行很难完成挽救经济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