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本报讯(记者郑荣林)我省的风能资源虽不算最好的,但利用率在全国都排得上号。根据国家能源局刚刚公布的去年各省(区、市)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我省以2340小时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福建和云南。目前,我省已有多个高山风电场获批,这意味着我省风能资源开发从鄱阳湖区域向高山区域迈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着手对全省风能资源进行专题研究,全省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在300万千瓦以上。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我省风能资源主要富集于鄱阳湖区域,尤其是鄱阳湖北部区域,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70公里长的湖道两侧以及湖中部分岛屿,其次是庐山山地和鄱阳湖湖道浅滩。因鄱阳湖区域广阔,开发规模巨大,可以集群安装风机,因此成为我省最具开发前景的风电场。自2007年11月我省首个风电项目——都昌县矶山湖风电场开建后,我省又相继在环鄱阳湖区域布局了多个风电场,矶山湖、长岭、大岭等风电场相继并网发电。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我省的项目容量为50万千瓦,也包括了永修县松门山、湖口县皂湖等环鄱阳湖风电场项目。
其实,我省的风能资源不仅局限于鄱阳湖区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评估发现,我省山地风能资源也有较好的开发潜力,据估算,其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以上。为此,我省的风能资源开发除了“下湖”之外,又开始“上山”了——“十二五”期间,将有多个高山风电场启动建设,目前已列入计划的就有遂川县清秀、丰城市玉华山、安远县九龙山、于都县屏山和乐安鸭公嶂等多个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