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鹰潭:重金属污染治理其路仍漫漫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鹰潭是一个以铜冶炼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中,江西贵溪冶炼厂是亚洲最大、世界前三强的铜产业基地,现年产量100万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栽过跟头”的鹰潭人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十分重视。5月下旬,2012年赣江环保行检查采访组来到鹰潭,对以贵溪冶炼厂为代表的企业重金属污染情况做了跟踪调查,并对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采访。

  重金属难以降解,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曾几何时,贵溪冶炼厂排放的废渣、废气、废水,由于处理不当,重金属污染严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鹰潭市副市长宋迪维介绍,贵溪冶炼厂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贫化电炉水淬渣、转炉渣选矿后的尾矿、锅炉煤渣等固体废弃物俗称“废渣”,因为从废渣中还可以提炼出一些铜,所以渣场管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些村民因为有利可图,不顾阻止,强拆渣场围墙,随意占用渣场,把废渣拖到家中,进行简易提炼,然后拿着提炼物卖钱,由此造成了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村民告诉记者,重金属中毒,一般前期只觉得身体不舒服,但查不出什么病,等后来感觉严重了,再去医院看病治疗,已经晚了。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委员温锐介绍,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对人体健康最大的危害是致癌、致疾、致突变。

  治污进行时:整体搬迁+土壤修复+产业转型

  针对贵冶周边重金属污染问题,政府与群众均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贵冶周边污染区域治理工程被列为鹰潭市的一号工程。

  结合新农村建设,鹰潭市于2009年4月启动了滨江生态小区项目建设,对庞源、其桥、苏门这3个污染最严重的村庄494户人家进行整体搬迁,总投资3.4亿元。记者在现场看到,这3个村庄原先所在地已夷为平地,贵溪市滨江镇滨江生态小区已经建成,放眼望去,水泥路、垃圾处理场、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家家有院子、户户有露台,一栋栋花园式单元楼房让村民绽放笑容。

  为从根本上治理重金属污染,2010年,贵溪冶炼厂完成了对渣场的改造。对渣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在渣场四周修建排水沟,渣坝下游增设污水收集池和泵站,对填埋完成区用土覆盖并进行绿化复垦等。

  贵溪市环保局局长黄贵凤介绍,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于2010年7月获财政部、环保部批准,获得专项资金3500万元,对贵冶周边区域九牛岗地区受重金属铜、镉污染的农田土壤,通过种植苣菌草、香根草等,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控制重金属迁移、逐渐降低重金属含量的目的,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而今年,贵溪市更是把土壤修复作为整治贵冶周边环境的一个重大项目,积极推进。记者看到,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实施,经过8年时间提取的综合改良剂已撒播在土壤中,种下去的一些植被让土壤披上了一层绿色。

  在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的过程中,鹰潭市将产业转型与其紧密结合,在污染区域的土地上不再种植粮食,而是引导农民种植花卉苗木,既改善了自然环境,又解决了污染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贵冶投资上亿元建起了6座废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投资5000万元建了10套循环水系统,实施清污分流;对6个烟气在线监测点和1个废水在线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

  重金属污染治理其路仍漫漫

  专家认为,虽然鹰潭市已花重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重金属污染治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戴年华表示,除了政府的决策与引导外,还要更多地注重公众的参与、科技的支撑。

  南昌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章茹认为,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来源还在于企业本身,要让这些涉重金属企业真正认识到污染的危害,主动地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污染的产生。因而,在水系规划中,除了对水源的规划以外,城市储备用水的规划也是不可缺少的。

  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副局长叶军南提出,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研究出更加合理的环保机制,让企业自身担负起一定的职责。

  本报记者邱玥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