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昨日,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动员大会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明确南昌发展加速,到2015年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率为72%,正在开发建设的九龙湖片区在5年内形成面积约百平方公里的新城,南昌更要与九江共融,加快抚州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共同编制跨行政区城镇建设规划。
南昌地铁一号线建设进展顺利
2020年南昌城镇化率达80%
到2015年,南昌市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四分之一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率72%,统筹城乡发展初见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框架基本拉开。到2020年,南昌市增长极效应全面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制造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鄱阳湖城市群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南昌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宜居都市。
据了解,去年南昌市城镇化率达64.82%,要在2015年城镇化达72%,这表示南昌市在三年内年均城镇化率的推进水平要超2.36%,这将给南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构建八一广场等六大商圈
《意见》提出,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为主体,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推动南昌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齐备的金融集聚区。积极引进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依托出版、传媒、动漫、影视基地,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加快发展龙头岗综合物流产业园、华南城和南昌小商品城,改造提升洪城大市场,构建八一广场、凤凰洲、朝阳洲、昌东、昌南、青山路等六大商圈,建成辐射全省与周边的现代物流区。打响“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推动南矶湿地公园、瑶湖水上城、滕王阁二期改造、江西旅游集散中心、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区。加快会展设施建设,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区域合作组织、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积极举办工业产品、高技术成果、生态文化、低碳经济、绿色食品等各种展览展销活动,打造吸引力强的会展业集聚区。
建设环鄱阳湖旅游路网
南昌加快“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和高速外环建设,加快建设沪昆客专杭长段、向莆铁路江西段,积极推进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合九客专、池九城际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宁合昌城际铁路、南昌城东货运专线等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做大做强向塘、乐化货场;加快建设南昌至铜鼓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昌樟、昌九高速公路改造提升,调整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南昌出城高速公路网,加快周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改扩建,提高连接80%中心镇的路网等级,建设环鄱阳湖旅游路网。加快南昌新港码头和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推进南昌港和九江港一体化进程;扩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白水湖国家集装箱货运中心,扩大航运能力。加快推进昌北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加密国内国际航线,发展空港经济,建设南昌国际货运中心。加速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和朝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争取提前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形成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形成南昌到省内设区市2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的交通格局。
九龙湖5年后可容纳50万人
以省级党政机关搬迁、南昌航空城和地铁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内优外拓,形成以赣江为主轴的一江两岸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九龙湖片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框架,把红谷滩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加快昌东新区、昌南新区建设,有序推进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五个功能组团建设。加速老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场等公共优质资源向新区布局。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卫星城及中心镇,形成支撑市域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在南昌市九龙湖新城沿赣江下行到鄱阳湖区域,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赋予区域内更大的改革发展权和先行先试权。以昌九工业走廊和赣江黄金水道为主轴,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保护区、都市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构建先导区“一轴六区”发展格局。
据了解,九龙湖片区建设提速,5月底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周边路网、供水、供电、供气、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抚州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以环鄱阳湖交通网络为纽带,统筹区域内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功能互补、产业互动,加快构建鄱阳湖城市群。促进昌九共融。以南昌、九江两城市为中心,以沿线城镇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桑海开发区、樵舍重装基地、共青城建设。加快赣江-鄱阳湖航道、港口、码头建设,促进九江港与南昌港的联动发展。
江西确定推进昌抚一体化,依托向莆铁路、福银高速、316国道,促进昌抚两城市相向发展,加快抚州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共同编制跨行政区城镇建设规划,加强两市交通、信息、市场、产业等对接。并充分发挥南昌市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赣南城市群、吉泰工业走廊、信江河谷经济带、赣西城市群等我省其他重点地区联动发展。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共建,促进上下游产业配套,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多方共赢。
落户先导区重大项目可税收优惠
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对落户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重大项目和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南昌市重点建设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上市及债券融资的奖励力度。
支持省级融资担保机构与南昌市联合建立融资担保平台。引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企业发行债券,推动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户南昌
江西将统筹协调大企业、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户南昌,促进产业集聚。支持南昌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整合扩区,小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优先向国家申报建设南昌综合保税区,探索南昌特殊监管区与水港、空港之间的‘港区联动’监管模式。
《意见》提出,除国家明确规定应由省级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外,优先下放南昌市。国家切块到省的各类专项资金和省本级投资向南昌市倾斜。加快推进新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和10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开展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开发。支持南昌市建设“中国水都”,实施乌沙河综合整治、扬子洲路堤结合、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推进南昌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支持南昌市国省道调整工作,将市管路网中“六纵四横”骨干公路和部分经济干线调整为国省道。
适应南昌发展启动行政区划调整
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向南昌倾斜,对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会、省开放型经济调度会的项目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南昌市在省内异地解决占补平衡。允许南昌市对老城区退出的存量用地依法依规实行统一收储。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争取城市建设生态用地征转分离改革试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时调整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适应南昌发展需要,启动行政区划调整,争取早日完成报批。文/记者郭宁 图/记者许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