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6日
今年前4个月,赣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2亿元、增加值16.7亿元、利税总额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15.6%和198%,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眼下的赣县工业经济正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在崛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5月28日,记者走进赣县城乡,访企业、看车间,探寻赣县特色工业崛起之路。
从“一个火枪手”到“战火兄弟连”
2011年,赣县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8.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比重的64%,而在2006年,这一比重高达88.4%。
赣县是典型的矿产品加工大县。很长一段时间,赣县工业发展都由粗放型的矿产经济“担纲主演”,产业单一、结构层次低导致的矛盾日益突出。赣县决策者认识到:工业“蛋糕”要做大,必须重新梳理产业结构,扶持更多特色产业,集中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立足县情,发挥优势,赣县确立钨、稀土、铜、铝、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通过大产业构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初步形成了以红金稀土、世瑞(集团)新材料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谱赛科、菊隆高科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福珍针织品为主的服装纺织工业,以华能电厂为主的能源工业,以新海洋为主的电子器件加工业,以宝华山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工业家族迅速从“一个火枪手”壮大成“战火兄弟连”。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无缝焊接”
走进赣县世瑞新材料有限公司,112个钨系列产品在产品展示厅齐齐亮相。该公司副总裁肖民指着一个产品说:“这个产品是我们生产钨砂以后,对其进行再加工,再进行冶炼,最终实现硬质合金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附加值至少增加30%。”
从以资源开采、初级冶炼为主,到向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迈进,世瑞的发展步伐,正是赣县创新工业发展理念的缩影。传统产业要靠高新科技来改造提升,赣县采取技改贴息、专利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创品牌力度,使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从“草莽”走向“现代”。
“如今,红金稀土、菊隆高科、谱赛科等龙头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对科研的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到5%。因为高新技术产品畅销,去年,世瑞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红金稀土利税超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赣县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江正林说。
循环经济促绿色发展
在国能赣县生物质发电厂,80米高的烘干塔屹立电厂中央,空气预热器、锅炉和热能系统等主体设备开足马力。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杜宏伟介绍,电厂利用秸秆作为发电燃料,每年可消耗秸秆25万吨左右,其燃烧后的灰渣可作为生产有机肥料的原料综合利用,形成生物质—电能—化工循环产业,既能提供大量能源,又能保护环境。
在赣县,纵横交织的循环链比比皆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改扩能、资源综合利用,一批高效能、可循环的企业先后涌现。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这些可循环企业在园区内实现资源梯次利用、产业互动、链条延伸,带来园区再生利用“大循环”。
洋塘工业园是赣县经济开发区三大工业园之一。工业园副主任戚本琼告诉记者,园区有两条循环产业链:一是以菊隆高科、谱赛科等为代表的甜叶菊深加工产业,园区利用其废料废渣,引进生物发电、饲料加工、肥料加工等企业,形成一条生态农业产业链;二是将华能电厂的粉煤灰作为宝华山水泥的生产原料,生产出的水泥直接供给园区的丰达管桩集团、赣宏建材集团,形成一条建材产业循环经济链。
在这些产业链中,上游废料成了下游原料,废弃物催生新产业,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整个过程几乎达到“零”排放。这是赣县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动写照。围绕“绿色发展”目标,赣县精心打造了以钨、稀土、食品、建材等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链和产业群,在工业转型升级之路上,走出了难能可贵的“绿色惊喜”。目前,赣县共有循环经济项目16个,项目投资达10.87亿元,赣县经济开发区一举成为我省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记者张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