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小额信贷的挑战与前景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杜晓山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对小额信贷的理解,不同的人有很大的差异。2000年后,在我国随着中央政府对小额信贷关注度的提高,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涉及此方面的政策法规,再加上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其创始人尤努斯教授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小额信贷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谈论,搞小额信贷似乎成了时髦。因此,有必要对小额信贷和相关概念及一些热点问题做些探讨或澄清,以供大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机构性质的分类

  对不同性质(即指主要考察“是否扶贫”和“是否长期依赖补贴”这两方面)小额信贷的分类,笔者持以下观点。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小额信贷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和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前者是基于较为传统的理念,即穷人应给予低利率贷款资金的补贴和扶持,也可称“输血式”小额信贷。后者则是目前国际的主流观点,主张以商业化运作方式(保障机构自身的收入大于支出)提供信贷服务,也称为“造血式”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的分类,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基本上可分为三类:福利主义小贷,即既服务于弱势群体又享受外部资助或补贴;公益性制度主义小贷,即既服务于弱势群体,又追求机构自身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商业性小贷,即服务群体高于前两者的、但传统银行不愿或难以服务的群体,又追求机构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小贷机构。

  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都有长处和短处,及其适用性。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的长处是对弱势群体的即期优惠扶持十分清楚,但是它可能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政府支付成本高、效率低下、易由强势群体侵占利益、弱势群体增加依赖、易发设租寻租、难以可持续发展等。因此,世界当今的小额信贷的主流已逐渐过渡到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然而,往往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人们普遍热衷商业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却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但2010年10月以来印度安得拉邦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所造成的印度小额信贷行业的严重危机则是深刻的教训。因此,如何吸取印度的教训,如何关注和真正支持我国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大力呼吁、倡导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

  按目前国际业内主流观点和世界银行有关教科书的标准,小额贷款(microcredit)的单笔放贷额度应不高于本国或本地区人均GDP/GNI的2.5倍。如印度的商业小贷单笔额度一般不超过1000美元,我国如以此标准,单笔贷款额不应超过七八万元人民币。我国目前4000多个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主体与印度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贷款额约在七八十万元到一百多万元,单笔贷款额有的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小额贷款,而是小企业贷款。小企业贷款已不属于学理上的小额信贷(即小额存款、贷款、结算汇转、保险等服务)中的小额贷款的概念,而应将其归于国际上也在宣传倡导(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倡导)的“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的概念和范畴之内。普惠金融实际上是小额信贷概念的延伸和扩展。简单或通俗地说,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小企业金融服务。目前我国人们常说的“草根金融”基本上就属于“普惠金融”的概念和范畴。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只有将包括穷人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地溶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金融体系,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才能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体系能够对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在这三个层面上,我国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客户层面。贫困和中低收入客户及小微企业是这一金融体系的中心,它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层面的行动。

  微观层面。金融体系的脊梁仍然为零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它直接向穷人和中低收入者及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微观层面的服务提供者应包括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位于它的中间的各种机构类型。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