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孙勇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3日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句“名言”在资本市场广为流传:一句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告诫券商的话,他说:“证券行业要加强自律,要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措施,强化诚信责任和法律意识,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另一句是华夏基金前任副总裁王亚伟在辞职后奉劝散户的话,他说:“任何一只股票都不适合散户买,除非他对该公司非常了解。”
郭树清站在监管者的立场,他的话重在强调券商作为证券服务机构的责任;王亚伟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他的话重在提醒散户要规避股市风险。而近期资本市场激浊扬清的改革举措密集推出,以及众多散户不断撤离股市,似乎也在分别为郭树清和王亚伟的话作注脚。
对于绝大多数散户而言,“对上市公司非常了解”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连不少专业投资机构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王亚伟的话实际上是奉劝散户不要炒股的一个委婉的说法。在疾病丛生、“一赚二平七亏”的中国股市,王亚伟如此奉劝散户是充满善意的,他的话针对的是中国股市的现实情况。郭树清的话则表达了一种愿景,指向的是中国股市的未来——毕竟,目前在督导公司上市、为新股合理定价等方面未能尽职尽责的券商并非个别;重融资轻回报的股市“圈钱”行为,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
从实用与功利的角度看,王亚伟的话比较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同,而郭树清的话则容易被贴上“理想主义”的标签。在我看来,这两句价值取向不同的话似乎表明:王亚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郭树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去年,在履新证监会主席之初,郭树清就曾公开表示,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不适宜炒股。应该承认,郭树清对于中低收入者“不宜炒股”的建议,和王亚伟对于散户“不适合买任何股票”的规劝,在理念上有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公众一方面认为王亚伟的规劝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却对郭树清的建议反应激烈。不少财经评论人士针对郭树清的建议撰文称:中国股市就应该让低收入者也能从中赚钱!同一观点遭遇公众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无疑和郭树清与王亚伟两人不同的身份角色有关。
20多年来,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演绎的不是价值投资与市场参与者共同成长的多赢好戏,而是财富在市场参与者口袋中“乾坤大挪移”的零和博弈。说得严厉一点,这样的股市不仅不适合散户参与,也不适合多数机构参与,因为机构也是亏多赚少。作为“基金一哥”的王亚伟是中国股市零和博弈中的胜利者,也是精于此道的高手。而从上市银行董事长转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对于中国股市这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弊病,自然有着深切的洞察。
厌倦了“刀口舔血”的零和博弈和基金经理所承担的巨大压力,王亚伟终于潇洒地转身:他辞职了。而郭树清还将在证监会主席的职位上担当为中国股市刮毒疗伤的重任,并接受公众与历史的评判。眼下,关于王亚伟“乘飞机抵达香港”之类的花边新闻正在坊间流传,而郭树清依旧秉承着他履新以来的风格,雷厉风行地推出一项又一项股市新政。倘若有一天,“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真的成为现实,郭树清还会坚持“低收入者不宜炒股”的观点吗?而王亚伟还会奉劝散户们不要买任何股票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趣的猜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