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梅新育:中国实施经济制裁原则应是什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黄岩岛事件”推动中国经济制裁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尽管官方并未宣布对菲律宾实施经济制裁,但中国民间已经开始自发抵制菲律宾商品、劳务和企业。

中国无疑应当坚持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无论我们多么期望与别国和睦相处,也必须牢记这个世界并不充满友爱,矛盾、冲突乃至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战方能言和,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斗争的准备和勇气,而经济制裁手段则比真枪实弹的战争温和得多。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加之中菲两国对双边经贸的依赖性、可替代性差异甚大,中国有条件对菲律宾采取“以经逼政”策略,运用经济制裁手段令菲律宾蒙受重创,进而软化其在南海争端中的非理性做法,而且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延伸运用于解决同其他国家间的矛盾争端。

实际上,菲律宾市场也已经对与中国对抗的风险作出了反应。从年初到5月上旬,菲律宾股市市值上涨20%以上,表现跻身世界前10位,但在中菲经贸争端消息传出后,该国股市已经多次出现下跌。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需要时刻牢记,无论我们经济发展到了何等水平,我们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用在效益最大的地方,容不得浪费,而且必须防备始料不及的副作用。因此,尽管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如何运用经济制裁手段,但不能滥用这一工具。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汲取美国的教训。美国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使用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经济制裁手段最多的国家。在1914年~1990年间的116起国际经济制裁中,美国主导的就有77起。在冷战结束后至2007年新增的80多起制裁案例中,美国参与的就超过60起,涉及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当然,滥用贸易制裁工具也令美国蒙受了多方面损失,不仅冷战后经济制裁频发与西方标榜的“民主自由的胜利”背道而驰,把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打成经济制裁受害者,更严重违反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严重损害美国自我标榜的道义形象“软实力”,而且实质上将美国自己放逐于许多有利可图的市场之外。有鉴于此,我们只能在充分考虑以下原则问题的基础上,有节制地运用这一工具:

第一,确定最终目标。就对菲争端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现在若拿菲律宾开刀,要实现什么目的?事情做到哪一步截止?

第二,防止制裁推动对华现实、潜在的敌对国家抱团结盟遏制我国,特别是要防止斗争和制裁成为霸权国家直接干预和组织反华统一战线的契机。就对菲争端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拿菲律宾开刀后起到威慑作用,又不至于推动周边国家投向美国怀抱。

第三,防止制裁和斗争成为霸权国家直接军事干涉的契机。就对菲争端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美国不直接干预南海争端。毕竟,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在没有直接领土争端的情况下贸然兵戎相见,不仅是对两国本土不负责任,也是对世界不负责任。我想,中美两国应该已经就此达成共识。

第四,把握分寸,保证我们适度运用经济手段震慑对手而又不至于对国际经贸秩序造成太大冲击,保证中国经济制裁对国际经贸秩序的一时扰动能够换来时间更长的稳定,保证别国对华经贸不确定性不至于升高,保证我们绝大多数贸易伙伴仍然愿意对华贸易。

以上几点,应该是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原则。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