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一行三会《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改进和提高天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人行天津分行日前组织召开天津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座谈会,交流有关工作。
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兰埃用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针对当前天津进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会议确定了下一步推动天津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要点。一是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共同形成政策合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有效担保的范围,推动农村资产的资本化、积极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的抵押流转;三是提高指标统计的准确性、完善政策执行情况评估评价,切实做好对金融机构金融支农工作的调查分析、信息反馈及综合服务。
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人行天津分行高度重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工作,通过货币信贷政策和工具不断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从加强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机构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巩固政策实效等多方面制定金融政策,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
一是切实加强政策引导。自2008年以来,结合宏观实际,先后下发4个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对金融支持“三农”工作进行部署。在今年下发的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紧密结合“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和涉农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为抓手,积极拓展涉农贷款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工作。2007年以来,先后分两批兑付全市农信社专项票据,共兑付专项票据8.54亿元,对于充实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再贴现5亿元,办理再贷款5000万元。再贴现和再贷款资金主要用于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投放。三是大力推动机构建设。协调金融办和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服务县域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批准筹建设立50家,正式开业40家,贷款余额为8亿元,较年初增加1.4亿元。四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拓宽“三农”抵押担保范围,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出台了专利权、股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制定了金融支持集体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了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贷款的发放工作。五是巩固政策实效。人行天津分行制定并不断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好信贷政策要求。今年还针对涉农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县域新增存款用于当地等三项指标制定了具体落实到各金融机构的评估制度,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末,天津市涉农贷款余额为724.85亿元,同比增长16.6%。贷款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农贷款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率由2009年末的8.6%下降至目前的3.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为33.6亿元,较年初增长93.1%。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贷款发放情况较好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涉农贷款发放较好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