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4家上市银行年报收官,备受关注的上市银行2009年经营业绩以及高管薪酬全部浮出水面。本文中,我们通过对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进行解读,深入剖析各家银行总人工成本和高管薪酬的支付理念以及实际支付情况。
总人工成本随业绩水涨船高
2009年,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营业收入为817.52亿元,国有控股四大上市银行(工、中、建、交,以下简称“四大行”)的营业收入要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这三类银行的梯队分布明显;从20072009年3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各上市银行营业收入都在稳步上升,但2009年的营业收入受经济危机影响,增长幅度相比2008年明显放缓。
上市银行2009年的净利润平均约为310.59亿元,三类银行的排名情况与营业收入的排名基本一致,四大行体现了较大的规模优势。深发展因为在2008年进行了大额的利润拨备,造成了2009年增幅数据比较特殊。在剔除其数据后,我们发现剩余的13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率,2008年平均为47%,2009年平均为14%,增长的幅度明显放缓。作为2009年唯一一家净利润减少的银行,招商银行2009年的净利润相比2008年下浮了13.48%。
2009年,各上市银行总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差距并不大,比例最小的是北京银行的12.68%,最高的是招商银行的23.70%。按照三类银行的划分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总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约为20%,高于四大国有银行的16.68%和城商行的16.09%。
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平均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了18%用于支付全行员工的总薪酬,这比2008年的16%高出两个百分点。其中工商银行、中信银行 、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总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连续两年提高。
考虑更为直接的总人工成本与净利润的关系,即人工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总人工成本),2009年各家银行平均每支付1块钱的人工成本获得了2.13元的净利润,相比2008 年2.22(剔除中国银行的数据)和2007年的2.25,人工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按照不同的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的人工成本利润率整体水平较高,平均达到2.78,但3家城商行差异较大:北京银行以3.74排名上市银行的第一,显示出优秀的人工成本效率;而宁波银行 以1.65排名较为靠后。国有四大行中的人工成本利润率较为平均,基本都在2.2以上。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工成本利润率整体为1.75,差强人意,单位的人工成本支出并未带来较好的净利润收入,且各家银行之间该比率波动较大,整体的人工成本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其中,华夏银行的人工成本利润率仅为1.15。
高管薪酬与业绩的相关性
大部分银行最高薪酬的获得者都是董事长或行长,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由非董事长和行长的其他职位获得。由于四大行不约而同在年报中说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执行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最后总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其余部分待确认后再行披露”,因此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有可能会低于实际的薪酬数据。
就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通过与2008年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大部分银行的最高薪酬数值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其中尤以国有大行为甚:交通银行(-49.35%)、中国银行(-44.86%)、工商银行(-43.42%)、建设银行(-17.00%),分列降幅最大的第一、二、三、六位,目前暂时公布的最高薪酬普遍较低。而城商行表现抢眼,南京银行(39.66%)和北京银行(19.63%)最高薪酬增幅名列前两名。
董事长方面,深发展前董事长纽曼以1740万元的年薪位居董事长薪酬第一,相比2008年还要增长近9%。工、建、中三大行2009年公布的董事长薪酬都未过百万,且降幅都超过了40%,其中董事长薪酬最高的是工行董事长,年薪91.1万元,比上年的161万元缩水43%。行长方面,整体来看,薪酬普遍有所降低。民生银行行长以627万元的年薪位列行长薪酬首位,但相比2008年,其薪酬也降了将近27%。3家国有控股大行中,最高薪酬行长是建设银行,其年薪为88.2万元,而中国银行行长薪酬降幅超过了50%。但是,国有大行的高管薪酬仍有待确认未披露部分,因此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有可能会低于实际的薪酬数据。而城商行方面,董事长和行长薪酬普遍上涨,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列董事长和行长涨幅的前列。
为了探索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区分国有控股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选取典型高管岗位董事长与行长的薪酬与各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四大行和城商行的董事长薪酬与银行业绩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城商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产规模完全决定了董事长的薪酬水平。而股份制银行的董事长薪酬和业绩存在负的相关性;四大行和城商行的行长薪酬与银行业绩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城商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产规模完全决定了行长的薪酬水平。而股份制银行的行长薪酬与业绩的相关性较弱。
中长期激励机制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是高管薪酬结构有一定改进,但股权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尚未普及化。从薪酬结构看,我们发现14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行的股份。其中,上市城商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董监事、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其持股主要来源是上市前所持股份,包括早期信用社时期的持股,信用社转城商行时认购的股份,以及在上市之前的数轮增资扩股中所增持的股份。这也是早期城商行与其他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相比,机制更灵活的地方。
第二是国有性质控股的银行薪酬发放较为谨慎,外资和民营控股银行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从股东性质看,我们发现不同的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有很大的影响。14家上市银行中,外资控股(深发展、北京银行)和民营企业(民生银行)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高管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且差距较大。地方财政部门或其他国有企业控股的银行高管薪酬水平居中,而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控股的工、建、中、交,其高管薪酬普遍较低且差距不大。
第三是不同类型银行的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差异较大。
城商行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整体的业绩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即业绩越好,董事长、行长的薪酬就越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表现出可靠的相关性;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因为其披露的薪酬数据不够完整,因此其与业绩的相关性尚不十分确定。
第四是国有银行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目前薪酬披露尚不完整;城商行高管薪酬增幅较大;外籍高管薪酬普遍较高。从高管薪酬水平与银行类型、人员来源的关系看,因为受经济危机和监管政策的影响,2009年高管薪酬普遍有所降低,其中,国有银行高管受到的冲击最大,目前披露的董事长和行长薪酬都未过百万。城商行在高管薪酬支付上却增幅抢眼,为吸引和保留高管人才,支付了比较有吸引力的薪酬。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为了招募和留住外籍高管,通常根据国际市场银行同业的薪酬水平为所引进的外籍高管支付薪酬,因此出现外籍高管薪酬明显拉高的状况。
为此,我们建议,在制定高管薪酬策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银行的性质、发展战略、资产规模和业绩、高管来源等因素,不能盲目对比;在薪酬结构上应该更加注重短期薪酬与中长期激励的平衡,包括股权激励、延期支付、预留风险金、退休金机制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应尽早提到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议事日程;要结合整个金融行业的形势,并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监管政策,既不能违反监管政策,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
(作者为德勤人力资本咨询顾问)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是高管薪酬结构有一定改进,但股权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尚未普及化。从薪酬结构看,我们发现14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行的股份。其中,上市城商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董监事、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其持股主要来源是上市前所持股份,包括早期信用社时期的持股,信用社转城商行时认购的股份,以及在上市之前的数轮增资扩股中所增持的股份。这也是早期城商行与其他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相比,机制更灵活的地方。
第二是国有性质控股的银行薪酬发放较为谨慎,外资和民营控股银行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从股东性质看,我们发现不同的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有很大的影响。14家上市银行中,外资控股(深发展、北京银行)和民营企业(民生银行)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高管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且差距较大。地方财政部门或其他国有企业控股的银行高管薪酬水平居中,而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控股的工、建、中、交,其高管薪酬普遍较低且差距不大。
第三是不同类型银行的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差异较大。
城商行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整体的业绩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即业绩越好,董事长、行长的薪酬就越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表现出可靠的相关性;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因为其披露的薪酬数据不够完整,因此其与业绩的相关性尚不十分确定。
第四是国有银行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目前薪酬披露尚不完整;城商行高管薪酬增幅较大;外籍高管薪酬普遍较高。从高管薪酬水平与银行类型、人员来源的关系看,因为受经济危机和监管政策的影响,2009年高管薪酬普遍有所降低,其中,国有银行高管受到的冲击最大,目前披露的董事长和行长薪酬都未过百万。城商行在高管薪酬支付上却增幅抢眼,为吸引和保留高管人才,支付了比较有吸引力的薪酬。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为了招募和留住外籍高管,通常根据国际市场银行同业的薪酬水平为所引进的外籍高管支付薪酬,因此出现外籍高管薪酬明显拉高的状况。
为此,我们建议,在制定高管薪酬策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银行的性质、发展战略、资产规模和业绩、高管来源等因素,不能盲目对比;在薪酬结构上应该更加注重短期薪酬与中长期激励的平衡,包括股权激励、延期支付、预留风险金、退休金机制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应尽早提到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议事日程;要结合整个金融行业的形势,并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监管政策,既不能违反监管政策,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
(作者为德勤人力资本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