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实践证明,做强工业是做大总量的必然选择,产业升级是优化结构、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富民兴市的百年大计……”这是日前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上的体会。
重组后的宜工装载机畅销全国
拥有550万人口的宜春市,过去由于缺乏项目支撑,经济总量小、占比低。2008年3月,新任市委书记谢亦森走马上任,对宜春经济在全省占量“老五”的位置有着沉甸甸的感受。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止后移动,争进位、站前列”赶超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发展定位,精心组织实施了工业三年强攻战、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农业产业化升级战、服务业升温升级战、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等活动。
从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向“不是好菜不进篮子”转变,是该市发展工业经济的新观念。市委市政府要求注重择商选资,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在项目引进的高门槛、新起点、大气场下,该市出现了实招连连、招招见效的可喜局面,破解了一个个引进大项目的难题。
大项目、大资金带来了工业总量的大增长。4年来,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649.7亿元,相当于前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倍,在全省排第四。去年工业税收达70.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4.8%,工业用电量增幅连续几年居全省前列。
今年前4个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三个指标的增幅和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四个主要经济指标,均全省排名第一。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足以体现该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也蕴涵着干部群众在赶超进位路上的艰辛付出。(记者陈国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