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田利辉:希腊如何退出欧元区

来源:财新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2日

(财新专栏作家 田利辉)希腊组阁出现僵局,国际舆论大肆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全球资本市场也出现类似2008年前的恐慌式气氛,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纷纷下跌。很多人有一个疑问,一旦希腊退出欧元是否会导致全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是否会是2008年的重演?

希腊危机不是美债危机,二者规模不同。美国次贷危机是以美国投资银行为首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全面危机,而希腊危机是希腊政府和持有希腊国债的金融机构的危机。希腊经济规模仅占欧元区GDP的2.2%,对全球经济影响并不大。

尽管希腊危机可能会出现扩散,但触发欧洲大国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主权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的债务中大部分是内债。

与其相反的是,希腊危机使得欧元出现了贬值,促进了欧元区出口的反弹,这对欧洲经济的复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希腊倘若退出欧元,在政治上,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打击沉重;但是,对于欧洲经济并无大碍。

希腊危机不是美债危机,二者预期不同。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在2007年夏季就已经开始,由于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问题,CDO债券暴跌,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幅震荡。

然而,这只是金融市场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美国政府拒绝为雷曼兄弟提供贷款担保,曾经资产700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出人意料地轰然倒地,违背了“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一般预期,众多金融机构血本无归。故而带来世界范围内信用的暂时崩盘,没有抵押担保的银行间金融市场瞬间冻结(直至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提供了股权注资和国家担保),导致实体经济信心的丧失。

希腊危机折腾已有时日,众多金融机构对于希腊退出欧元已有预案,市场有了明确的心理准备。预期之中的危机,往往会有相应的危机管理之道,不会造成灾难。

希腊危机不是美债危机,二者本质不同。

欧债危机是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负债过于沉重;街头巷议所指的美债危机是房贷次债危机,高负债率的金融机构所持CDO有价证券的市值急剧缩水,从而导致资不抵债。金融机构也是企业,企业可以破产,但是国家难以真正破产。破产是在企业资不抵债之时,债权人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清算拍卖,抵补债务。国家享有主权,无人可以清算拍卖一个国家,更无人可以接管它。当一个国家的金融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进口商品所必需的外汇,或是其主权债务大于其GDP,通常被形象地称为“国家破产”,但是无法清算接管。也就是说,所谓“国家破产”就是违约,赖账不还而已。当然,赖帐会导致货币汇率的贬值、资产市值的缩水、国际贸易的不顺,甚至导致赖帐国海外资产的被冻结。根据IMF统计,过去200年来,大约有90个国家曾出现“赖账”;譬如,2001年的阿根廷、2009年的冰岛。其中阿根廷在过去十年中破产5次了。国家的破产,并不是灾难性的灭亡。

同时,笔者认为,希腊并不一定能够退出欧元区。如何退出?要么希腊自己主动退出,要么被其他欧元区国家“踢出”。但是,直到现在,希腊人并没有被愤怒和绝望冲昏了头脑,还有近五分之四的希腊人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留在欧元区。退出意味着经济重组,如果没有一个强力政府,那么不过是从一个地狱逃到另一个地狱。另一方面,欧盟条约中没有退出经济货币同盟的条款,没人知道怎样才能把一个国家赶出去。更重要的是,希腊退出将是“欧洲工程”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溃败,恐怕没有一位欧洲领导人愿意将自己的名字与之相连。

总之,希腊不一定退出欧元区;即使退出,对于世界经济并无大碍。我们应做的是,总结希腊教训,把握“危中之机”(篇幅所限,另文讨论),而非恐慌。爱琴海的风浪不会让太平洋海啸!■

分享: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