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7日
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村黄绍国发明了多孔异形研磨盘获得国家专利,西源填料厂研发的微孔陶瓷除尘器产品销售单价上百万元。人才,已成为湘东区赶超发展的不竭源泉,助力工业瓷都腾飞的强劲动力。该区大力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催生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之势,去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37.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2.1亿元,该区先后荣获国家星火密集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江西省工业崛起先进县区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创新机制聚合力
湘东区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机制,坚持实行“季度例会、半年检查、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各单位履行人才工作职责的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使人才工作由软任务、软指标变成了硬目标、硬要求,形成了抓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该区出台《关于推动全区工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支持、奖励全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引进、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出台《关于实施“6543”战略构筑人才高地的意见》,对引进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给予20万元以上的安家费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解决其事业编制,并优先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鼓励科研人员自带科技成果和项目落户湘东,其申报的项目可优先立项。每年组织十佳特殊贡献人才、十佳行业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营造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
刚柔并济引凤来
近日,广东佛山陶瓷研究所所长冯斌、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周健儿等高层次人才接受聘请,担任湘东区的科技顾问。这是湘东区刚柔并济招纳贤才的一个缩影。
该区实行“刚柔并济”的引才方式,既欢迎各类人才到湘东安家落户,又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一批批高层次人才纷纷投入到湘东创新创业的热潮之中,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发展壮大。实施“联姻科研院校、引进技术人才、助推产业发展”的战略,由区四套班子负责人带队,组织全区经济部门和骨干企业负责人南下北上,联姻83所科研院校、9所科研院校在湘东设立技术推广站,与12所科研院校联合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与19所科研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与43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互访机制。巧借外力组建“智囊团”,从全国各地聘请科技顾问28名,邀请5名工业陶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45家企业分别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彭苏萍等51名专家、学者担任企业技术顾问。
林茂则鸟聚,水积则鱼集。近年来,该区引进紧缺人才2000余人,引进技术团队5支,全区共拥有各类人才6.1万余人。
搭建舞台唱大戏
2010年2月,陶瓷产业基地博士创业园礼炮齐发,留日博士孔力投资1亿元的中京科林有限公司正式奠基;随后,清华大学博士冯斌的高铝陶瓷项目、复旦大学张雷的低碳材料项目等相继签约落户基地。这是湘东区引进高尖人才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写照。
湘东区以海纳百川的气势打造吸聚人才的“新高地”,在萍乡陶瓷产业基地规划建设1600亩的博士创业园,投资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建设工业陶瓷技术服务、研发检测、技术培训、产品展示、国家测试等5个中心,倾力打造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的平台,吸引了留日博士孔力等6名博士到园区内投资兴业。目前,正在筹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此同时,该区借鉴“超市”经营模式,在全区陶瓷、水泥、水稻制种等十大支柱行业组建人才超市,吸纳了“思想好、本领好、口碑好”的600余名行业人才为其成员,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途径,搭建起人才与企业、群众之间的桥梁。另外,在企业、农村、党政机关、学校、医院设立1000个“人才示范岗”,大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涌现出了如天涯种业张少虎、汇鑫化工李和良等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以及傩面具雕刻传承人彭国龙、服装缝纫技术能手胡耀林等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取得优异业绩的高技能人才。
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