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西加大财政投入打通农村发展脉络"最后1公里"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修水县卢家垅村小组今年在政府财力帮助下,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村里通往外界“最后一公里”的黄泥路铺上了水泥,实现了泥巴路的“零公里”。

    卢家垅位于赣西北幕阜山的群山中。该村村民70多岁的丁九英婆婆高兴地介绍说,春节期间,通向村里的山间道路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台挖土机伸长臂膀在疏通水沟,一辆推土机“轰隆隆”沿路推进拓宽路基,几辆农用车“哗啦啦”将砂石倒在路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欢笑齐上阵耙平路面……

    原来,卢家垅距离前期“村村通”修建的水泥公路,还有1.8公里左右,靠着一条坑洼不平的黄泥路与外界连接。晴天一身灰,细雨一身泥,大雨后更是无法行走。积水泥泞,坡陡路滑,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这种局面长期困扰着村里58户约385余人。一些年纪较大老人想到镇里街上走走都发愁。2011年,卢家垅收到了九江市财政局下拨的道路维修款,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

    如今,看到修建一新的水泥路,丁九英老人兴奋地说:“以后想到镇上买点东西不用发愁了。”

    据悉,九江市公路建设在实现“村村通”以后,市本级财政还每年从有限的财力中安排专款,积极支持各地村组道路维修,在全市各地村组修通水泥路之前,缓解居住偏远地方的群众行路难,卢家垅就是全市受益的自然村之一。

    记者点评: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必然会有相应的新要求、新期待。如何让“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公里”,成为当前及未来公共型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交通而言,“最后一公里路”由于地处偏僻,资金投入大,效益相对较小,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于这些现实问题,我省通过深入调研,科学筹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把更多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分配有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职能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

    近年来,我省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仅今年一季度,全省已下达避灾移民搬迁计划60000人,为年目标任务的100%;新增农村使用沼气14407户;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1.5公里。公共财政“阳光”照到了许许多多偏远山乡每个人的脸上,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公共型财政保民生、促和谐的特点。(记者 李冬明 通讯员 刘光军 谢金彪)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