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本报赣县讯(记者龚莉芹)初夏的赣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好戏连台,接二连三的“捷报”遍传贡江两岸:今年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83.5%,总量和增幅均列赣州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增长92.3%,总量和增幅均列赣州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5.58亿元,增长40.6%,列赣州市第一。赣县在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工业的道路上拔得头筹。
“工业蛋糕”要做好,搭建良好的“作坊”首当其冲。该县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平台建设,以良好的承接平台赢得项目落地生根。去年以来,赣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全面推进了赣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红金工业小区三期、红金物流中心、鞋业产业基地、建材产业基地、储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承接平台建设,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7.1亿元,净增2亿元,增长39.2%,新增园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达到7.6平方公里。同时,该县在早日促进项目开工投产上做足文章,做好项目的评审、调度和跟踪服务,全心全意当好项目建设的“贴心保姆”,形成了项目谈成一批、开工一批、带动一批的良好格局。目前,该县圈定的30个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全部“破土”,钨、稀土、食品、新能源和建材等5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去年新增工业企业15家,总数达到176家。
“工业蛋糕”要“飘香”,添“彩”加“色”至关重要。为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该县在引进人才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上苦下工夫。从构建硬环境、营造软环境入手,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主题教育活动。组建人力资源中心、公共实训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等平台,着力为企业提供人才、资金、信息等服务。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环境,为企业汇聚了各路精英,更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赣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个,建立完善了9个企业科技研发平台。
在做大做强“工业蛋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其真正惠及子孙、造福后代?该县把眼光瞄向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把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部门和乡镇目标绩效考核,在源头严格把关。编制了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以一揽子的举措实现了一大批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和园区间的“大循环”。目前,该县共有循环经济项目16个,项目投资达10.87亿元,一举成为赣州市首批三个循环经济试点县之一。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9.2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47%,万元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