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人民币离岸的“老港正传”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7日

  7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下称《新清算协议》),并与香港金管局就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

  此举不仅意味着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人民币金融中介活动将在港被大大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深化,更重要的是,它标定了香港对中国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与许多国家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而货币互换能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是:双方必须愿意拥有对方的货币。而要想让贸易伙伴国愿意持有人民币,中国就必须向这些国家开放人民币金融市场,以便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保值增值。

  这是必然。从历史上看,在货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放开国内金融市场,加快货币自由兑换是几乎所有国家必然的选择。但当下的中国真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吗?好在中国有个特殊之地——香港。

  中国不必彻底放开金融市场,而只需通过香港这个桥梁,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这不仅使中国的资本、金融项目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而且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性。看懂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对邓公当年保留香港原有经济制度的英明和远见感到无比钦佩。

  《新清算协议》的核心在于: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将不再存有限制,而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也可以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

  过去在国外,当地企业或个人持有人民币是找不到银行为之提供存款服务的,更找不到人民币投资的渠道。但现在情况变了,外国银行只要在港有分支机构,就可以通过其在港机构对客户开立人民币账户,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把所持人民币转化为中国允许的金融投资。

  这就意味着向世界打开了投资中国的另一扇门。随着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平稳发展,那些看好中国的人就会愿意持有人民币,愿意拥有人民币资产。这为中国获取国际资本又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通道。

  不过,中国也必须小心谨慎。历史经验证明,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道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充满凶险。日元国际化了,但它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在香港一定会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这时,香港的金融监管必须顺应中国金融的发展大局,不能任由市场无序发展,更不能抱有“香港是香港,内地是内地”的旧有观念,搞金融监管的“两张皮”。这是香港获得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试验场”的前提。

  所以,内地央行、金融监管部门与香港金管局的合作,必须进一步加深和协调。因为香港扮演着中国金融市场第一道风险屏障的角色。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