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仙客来”缘何“客盈门”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近年来,日本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设置了高门槛:各项卫生指标、检验标准达200多项,国内同行业一些企业望而却步。可去年6月,日本株式会社宫下公司总裁宫下光临,慕名来到我们公司签订了100万美元的产品购销合同。今年3月份,宫下光临又与公司签订了100万美元的购销合同。宫下光临说,仙客来产品质量好、品种多,在日本市场很受欢迎。”5月3日,当记者来到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客来公司)采访时,公司副总经理唐春林自豪地说。

  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仙客来公司开发和生产了100多种食用菌、灵芝保健食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同类产品之首,产品精深加工率达80%,高出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率30%多,产品附加值高达4倍以上。如今,公司产品不仅迈过了出口高门槛,而且一举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去年,公司产品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倍多,今年,出口订货额已达1200万美元。一季度,销售收入、上缴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7.48%和10倍。

  “第一车间”建到农民地里,保证原料质量,降低加工成本

  在九江县岷山乡大塘村张少兰的食用菌棚,10多个菇棚错落有致地铺排在田间。棚内,长势喜人的菌菇镶满了菌棒,散发着细嫩诱人的光泽。正在采菇、分拣、装箱的张少兰笑着告诉记者:“仙客来公司为我们统一提供菌种、原料,提供技术、标准和收购等服务,食用菌质量有保证。去年,我家食用菌纯收入达15万多元,是前年的两倍多。”

  “建立绿色种植基地,不仅可以促农增收,保障精深加工原料,而且每吨原料价格比以往降低了20%至30%,降低了加工成本。”仙客来公司总经理潘新华如是说。

  多年来,仙客来公司生产的食用菌保鲜产品在国内外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食用菌鲜品大量上市,食用菌保鲜产品市场急剧萎缩。面对不利形势,敏锐的仙客来人瞄向了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果断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新路。他们成立了九江市义门陈农林专业合作社,在全省建设了3.4万亩绿色种植基地。今年,他们无偿租赁土地给菇农,又在九江县新建了600亩食用菌绿色、出口种植基地。

  为确保基地种植的原料天然、绿色、质优,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了“袋装黑木耳卧式栽培法”、“灵芝孢子粉套筒高效采集技术”等多项先进种植技术,指导茹农标准化种植,提高原料质量,降低加工成本,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去年,公司与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国际著名食品企业——美国金宝汤公司开始合作,加工精深产品。

  依靠科技“吃干榨尽”,实现多元多层次增值

  为实现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仙客来公司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研发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一批在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其中自主研发的“活性保鲜液加工食用菌及山野菜工艺”专利技术,解决了国内食用菌深加工难题。同时,他们投资5600万元新建了国内一流的精深加工GMP标准化提取与加工生产线,将企业自主开发的多项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生产多系列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除食品精深加工外,公司开发的灵芝盆景市场售价达15万多元。

  在生产车间,公司质量部经理康民指着自动化生产线高兴地说,精深加工产品质量好,产品增值了,品牌效应提升了。如今,公司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申请并拥有“仙客来”商标权。在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后,今年,“仙客来”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仙客来公司的精深加工产品已进入全国20多个省市,被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选用,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公司又投资3亿多元,规划建设江西庐山食用菌文化博览园。同时,在九江县兴建食用菌精深加工新厂区,为企业产品实现多元、多层次增值“强筋健骨”。

  记者手记:

  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

  科技星火点燃了“仙客来”公司发展之光。面对“原字号”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滞销的不利形势,“仙客来”人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主动力,建立原料种植基地,自主研发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新技术,破解深加工、规模化种植等难题,补齐加工链条短板,延伸产业链,产品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产品附加值大为提高,产品大幅增值,在激烈的竞争中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化是龙头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又一途径。“仙客来”人采用国际标准,以出口目标国和地区的标准抓质量,加大投入,兴建国内一流的精深加工生产线,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走出一条品牌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加工立企、品牌兴企”。“仙客来”的成功实践,为我省龙头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本报记者宋海峰 何宝庆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