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童芬芬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组成部分,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日前正式挂牌,如今已经试营业近两周时间,虽然该中心并没有此前市场预期的那样火爆,同时还被服务中心借贷第一单涉嫌"造假"的消息所困扰,但业内人士仍然对其给予了肯定,认为此举乃是温州民间借贷阳光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随着近年来民间借贷自身问题日益暴露,导致潜在的区域金融风险加速聚集。尽管温州民间金融如今踏出了阳光化的第一步,但离市场化、规范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规范民间借贷的根本之策?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温州产业空心化令人忧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周德文提到了一连串的数字。周德文说,温州民间资本约有8000亿元,而民间借贷的规模在1200亿元左右,这些资本在地下横流。
"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借贷的利率,不能高于基准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4倍。长期民间借贷利率的月息一般为3分到4分,尤其是一个月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率,达到8分、1毛,有的甚至高达1毛5。"
"参与民间借贷的,一般都是资金相对较少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本来利润就很微薄,这么高的利息,已经远超他们的承受能力。"周德文说,据他了解,2011年温州几乎所有实业行业的利润,都只能保持在1%-3%,而2007年和2008年时,实业行业的利润还在8%-10%之间。"因为高利贷参与者多,一旦资金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最令人担忧的,则是温州显露出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据周德文介绍,其具体表象有三:一是资本逃离实业;二是企业外流外迁;三是利用实业作为融资平台,进行投机,同时实业越来越差。
"这是温州经济的最大问题。谁都没心做实业,谁都想赚快钱,要么去开发房地产,要么去做担保公司,把主业掏空,经不起宏观政策的风吹草动。"他说,"从去年开始,我就呼吁如果当时及时采取措施,就不会恶化,造成现在的结果。"
周德文说,虽然国家在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措施,如推出村镇银行的试点、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允许个人和企业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新36条"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机构准入门槛等,"但是,政策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很多民间资本因额度、身份等问题,根本进不了合法化的渠道,少数的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的游戏",即便如此,小额贷款公司也因为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待遇而处境尴尬。"
民间借贷亟需立法规范
对于温州民间借贷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专家直指,"变形"中的民间借贷直指当前我国法律空白,确立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使民间融资逐步走向"阳光化",已是化解金融风险、保障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土壤的要务。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