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每年总有一部分高考幸运儿“愁上心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不菲的入学费用将成为他们跨入大学门槛的“拦路虎”。
7月22日,记者从江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今年助学贷款全面实行信息化,“应贷尽贷”渠道已经在全省县(市、区)全部打通,家庭困难的学子学费不再成为问题。
监护人和考生共同借款
今年和去年一样,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和省农信社是我省开展该项贷款工作的经办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期限长达14年。去年,我省共有32950名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贷款总额达到19311.3万元。
据介绍,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读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助学贷款。该项贷款为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这种贷款的特点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由借款人自付利息。其中,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本省就读的,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108名志愿者奔赴各地
“每天都有五六名大学生来咨询办理,一名老师带着我们3名志愿者在负责生源地贷款。”昨晚,华东交大外国语学院08旅游(1)班的谢悠悠告诉记者,她正在瑞昌市高招办协助审理生源地贷款申请。
谢悠悠只是108名志愿者中的一名,他们分别来自南昌大学、华东交大和江西财大,经过统一选拔和培训后,被分配到国开行江西省分行和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协助开展生源地贷款,是由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招募选派的。
“他们不计报酬,完全是义务的。”江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肖德征说,生源地贷款是一项面向大学生的工作,由于各县级教育局人手不够,操作流程不熟悉,这批熟悉业务的志愿者下去,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贷款申请截止10月20日
据了解,今年的生源地贷款在5月就已开始,家庭贫困的在校大学生,只要出具乡村级的贫困证明,就可在学校通过“江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系统”提出申请,经过家庭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确认,可以很快得到最低1000元、最高6000元的贷款。
就目前而言,很多新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子,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办理生源地贷款:首先,携带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庭贫困证明材料、法定监护人有效证件,前往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其次,资助管理中心确认、受理;第三,录取大学确认学生身份,确认已被录取;之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申请材料,递交给指定的银行,即可获得贷款。
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和一些省份认定只贷款给全日制本科生不同,我省贷款的范围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覆盖面非常广。
据了解,今年的贷款申请工作截止日为10月20日。
违约学子将在媒体通报
“这种贷款银行挑剔很少,改变了以前只贷给公办高校、只贷给本科生的情况,去年全省贷款通过率达到99%。”肖德征告诉记者,应贷尽贷渠道打通之后,今后我省的工作重点是在贷款管理和回收上。
为此,我省将逐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和媒体公示制度,对各高校贷款学生的违约情况按季度予以通报;对违约一年而且不与贷款银行联系的学生,要在媒体上公示其姓名、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等信息;要将贷款学生信息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一旦予以确认,将给予不守信记录;要将助学贷款还款情况纳入对高校和县(市、区)学生资助工作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