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林鹏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
如何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底层的乡村中去,是新成立的村镇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李川表示。
每经记者 刘林鹏 发自四川仪陇
四川仪陇,朱德故里。
5年前,国内首个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惠民村镇银行)就诞生在此地。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机构形态,它就像一尾鲶鱼,甫一问世便在当地金融市场上泛起涟漪。
5年间,惠民村镇银行是否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它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它的发展历程能否对当今的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它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中国首个村镇银行刚刚过完5岁生日,恰逢拿到“驾照”的温州金融改革再出发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赶赴这个身处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超百万的县城——仪陇,探寻国内首个村镇银行的成长之路。
“2007年,我们银行刚开业那一年,亏损了20万元,到2011年,我们银行盈利3863万元。2007年底,银行总资产仅为1500万元,而到了2011年,总资产近12亿元。”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行长李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2007年,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之初,注册资本金为200万元,此后增资扩股到3000万元。
“我们今年还准备增资扩股。目前,有许多单位抛来了橄榄枝。”李川称,目前惠民村镇银行有5个营业网点,今年一年内准备再开设4个营业网点。
眼下,惠民村镇银行正谋求升格为市级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惠民村镇银行或将走出仪陇一地。
农村金融破冰
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来形容惠民村镇银行开业时的场面绝不为过。“2007年3月1日上午,四川仪陇金城镇建设南路的交通几乎瘫痪,包括时任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内的1000多名来宾涌到了这条不到4米宽的老街上。在持续了十几分钟的鞭炮声中,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诞生了。”有媒体这样描述惠民村镇银行开业时的场景。
唐双宁在开业仪式上表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必将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新的活力和新的商机。他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比喻为 “汤水效应”——就好比一桶开水,加些盐、油、青菜和海米,就成了美味的鲜汤,虽然其主体仍然是水,但新的成分会使这一桶水出现质的变化。
2006年12月,针对银行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中国银监会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等6省(区)进行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掀开了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新一页。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是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幸运儿。
惠民村镇银行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海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西藏珠峰伟业集团、南充康达汽配集团有限公司、南充联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南充市商业银行占50%的股份,其他5家企业各占10%股份。
与城市金融的批量化经营不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存在抵押物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金融成本更高,风险也较高。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仍然是“抓大放小”,农业银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基本上还是以满足政府贷款以及大型涉农企业贷款需求为主,一些新兴农村经济主体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村镇银行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金融供给上的空白。
这5年间,村镇银行已在各地生根开花,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据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1年5月末,资产总额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存款余额1006.7亿元;所有者权益274.7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60.2亿元。
5年内总资产增77倍
营业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营业柜台总共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全算起来也只有10名,注册资本金刚好200万元……与其他银行相比,成立之初的惠民村镇银行的家底看起来有些寒酸。
如今的惠民村镇银行又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呢?
“我行现有5个营业网点,50名员工。”李川表示,今年内还将再新开设4个网点,在6月份就有两个网点开业。
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显示,惠民村镇银行还在不断招兵买马。
“单单去年,我们就一次性招聘了30多名员工,主要招的仪陇籍大学毕业生。我们看重员工的本土化。”李川表示。
李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一份《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发展情况汇报》显示,自成立以来,累计向仪陇县范围内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村镇居民、小微农业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放贷款12.17亿元,累计户数12782户,户均贷款额9.52万,累计发放贷款14264笔,平均每笔贷款额8.53万元。
材料还显示,惠民村镇银行2007年末总资产0.15亿元,实现利润-20万元;2008年总资产0.77亿元,实现利润31万元;2009年末总资产2.28亿元,实现利润346万元;2010年末总资产4.7亿元,实现利润1352万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总资产已达11.5亿元,比年初增长145.9%;各项存款余额10.25亿元,比年初增长142.30%,各项贷款余额4.9亿元,比年初增长67.25%;不良率0.11%;实现利润3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83.72%;资本充足率22.25%;拨备覆盖率1380.36%。
惠民村镇银行的总资产,在不足5年的时间里,总资产有近77倍的增长,而与2008年相比,去年的利润增长了100多倍。
尽管纵向比较惠民村镇银行的业绩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若与当地其他银行相比,规模上还是有较大差距。
新模式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机构形态,面对农村的广阔市场,村镇银行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也走得颇为艰辛。
如何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底层的乡村中去,是新成立的村镇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李川表示,代理人员一般是任职多年的乡干部或德高望重的当地人,在其夫妻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代理人和银行签订协议。
李川称,代理人员本身熟悉当地存、贷款客户的基本情况,如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家庭还款能力等。不过,代理人员不能沾手客户的现金。
2008年开始,仪陇惠民村镇银行陆续与25个乡的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人员签订合同,截至目前,该行已经有代理组织人员66名。年过5旬的钟仕生是新政镇一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从当村主任算起,他已经在该村任村干部30多年了,在村民中颇有威望。从2008年12月开始,钟仕生与惠民村镇银行签订了代理合同。钟仕生对记者说,他为惠民银行推荐的存、贷款已经超千万元了。
“我们比银行更了解每家每户村民的经济状况。例如,我们村里每家的年收入大约有多少,贷款有什么用途,这家人在村里的口碑怎么样,我都很清楚。”钟仕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在银行与农户之间起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我们村的村民贷款,有的是买工程车做沙石生意,有的用来养兔,主要是用来做生意了。”钟仕生说,作为代理人员,他会为每笔自己引荐的贷款作担保。
相关报道显示,这些代理人员会被要求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给予一定的放大倍数用作其推荐贷款的担保资金,一段时期之后,这些代理人员会根据业绩领到一定数额的奖金。
钟仕生称,能领到奖金是他做代理人员的最大动力。
惠民村镇银行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为止,这些代理人员已经推荐客户730户,存款金额6000余万元;推荐贷款客户1846户,金额约8540万元。代理业务已占该行传统农村业务的73%。
“我推荐的客户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逾期的情况,更没有不良贷款。”钟仕生说。
惠民银行客户经理赵国成透露,这些代理人员每年都有一定的保底任务量。
赵国成表示,代理人员推荐的贷款业务是否发放,是由该行客户经理双人实地调查后决定,并实行面谈面签和代理人员提供担保,强化代理人员对贷款的贷后管理,从而降低了代理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客户的信用风险。
“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长期关注金融改革的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周雪飞博士5月6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村镇银行要想取得健康的发展,必须注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与创新。
此外,记者注意到,惠民村镇银行“专业农户+企业+银行”的贷款模式在当地颇受欢迎。
仪陇县是全国养兔第一大县。哈哥兔业是仪陇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该企业于2009年春节前向惠民村镇银行提出了50万元贷款申请,用于收购农户的商品兔。最终,银行采用了“专业农户+企业+银行”的贷款模式,即由专业收购肉兔的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增加哈哥兔业为联保小组保证担保,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农户的肉兔,并按一定比例赊销给哈哥兔业。哈哥兔业对专业农户实行一定比例的贷款利息补贴,并在收购价上给予优惠。
这样的贷款模式对企业而言,需要付出成本,承担一定的风险,却能缓解资金压力;对专业收购肉兔的农户而言,虽然贷了款,但是通过企业的贴息与收购价的提高,提高了收入,与企业共担风险;对养殖户而言,出栏的肉兔不会因收购企业资金紧张而滞销;对银行而言,则将鸡蛋放在了多个篮子里,降低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