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在战略布局上,九江市将沿江开放开发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规划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工业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使沿江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颇有感触地说过:“我们作出‘加快沿江开发、决战沿江工业’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全力以赴把沿江工业打造成九江赶超发展的‘脊梁’,为5年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提供保证,努力实现九江经济赶超发展,争得九江应有地位。”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正在成为九江市“十二五”期间“决战工业6000亿”主战场。
繁忙的生产景象
高标准规划 利用好每一寸黄金岸线
科学规划是沿江开发的龙头和指针。
据统计,我省每年近50%的铁矿石、41%的原油、60%的原煤均从九江口岸进口,94%以上的集装箱经九江水路中转到上海港运往世界各地。“长江岸线是九江最大的竞争优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指出,省委、省政府已确定把九江沿江开发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而九江沿江开发的总体定位是:江西省发达的临港产业基地、长江中游地区新兴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此为基础,依据空间开发现状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把沿江地区划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未来将形成“一核、两轴、六板块”的沿江开发空间架构。
高标准规划,充分利用好每一寸黄金岸线,为工业大项目留足发展空间。
香港理文集团公司的造纸项目和化工项目2010年选择在瑞昌投资,一方面是看中了瑞昌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瑞昌码头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可以建5000吨级的码头泊位,瑞昌市也给工业大项目留足了发展空间。
高投入建设 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工程
随着九江沿江开发各板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沿江硬件环境也明显改善,沿江各板块累计融资近20.1亿元,投入沿江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沿江通道架构基本形成,铜九铁路、城西港区疏港大道建成通车,上港集团投资建设的两个5000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已建成运营。九江境内沿江开发区拥有500千伏变电站一座,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已建成或在建的数十座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形成电网覆盖与用电保障。
“快速推进省里确定的沿江10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钟利贵谈到,高规化基础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举足轻重。
在未来发展中,九江将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枢纽港、沿江产业区、现代物流区、城镇组群区、沿江生态景观区“一港四区”的沿江开发格局。
在“打基础”方面,将大力推进彭泽核电、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九江绕城高速等沿江“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并支持上港集团做大做强,推进南昌港区、彭(泽)湖(口)港区、赤(湖)码(头)港区联动式发展。而目前,九江正在推进“两条公路”(彭湖大道、赤码大道)、“两条铁路”(城西铁路专线、金砂湾铁路专线)、“两个码头”(彭湖港区公用码头、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建设。在“引项目”上,则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能源和化纤纺织等产业,推进沿江“十大产业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式发展。
高起点开发 沿江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迅猛
长江入赣第一镇——瑞昌市码头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总投资100亿元的理文造纸、总投资65亿元的理文化工、总投资30亿元的镍铬合金等6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落户码头镇,总投资达236亿元。这是九江市强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
九江沿江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迅猛,正呈现出开工快、推进快、提前竣工的特点。目前,九江沿江已有钢铁、光伏、石油化工、机械(含造船和汽车工业)、纺织、建材、电子、医药、电力工业等产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有2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6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产业集聚渐趋强势,沿江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向沿江地区集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胜枚举。
而在这一过程中,九江市也切实做到了加强投资项目的筛选,重点向“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资、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倾斜。
在促进沿江发展的同时,九江市也在全力打造沿江腹地平台作用。钟利贵透露,九江将以沿江的赤湖-码头、城西、城东、彭泽-湖口“四板块”,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昌九和沿江联动,构建“T型工业走廊”,重点推动共青城-德安、永修-南昌桑海、沙河-九江开发区相向发展,加强临港产业和沿路产业的配套联动,实现沿江沿路对腹地纵深的辐射拉动,全力打造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九江理应为江西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钟利贵意味深长的总结道,这也是他主政九江以来不断强调的一句话。
□文/图 记者龚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