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徐绍峰 王峰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有人还在探路,有人却早已在路上。
当温州和深圳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还处在方案设计阶段时,作为江苏金融改革创新产物的江苏再担保(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自2009年12月21日诞生以来,已经在路上行走了两年多。虽然诞生背景与当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肇始于温州民营企业“跑路潮”不完全一样,但江苏再担保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应运而生,同样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资金链紧张问题,同样是为了推进江苏经济结构转型。
虽然比起温州、深圳宏大的金融改革构想,江苏在再担保业方面的创新算不上惊天动地,甚至江苏的改革创新仅仅选择的是一条门槛和限制不多的“小路”,但江苏的改革创新,却通过自己的实践,为全国再担保业的发展,甚至为正在摸索中的温州和深圳的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再担保“江苏模式”。
顶层设计别出心裁
江苏再担保董事长郭辉,一直铭记着去年底参加温家宝总理在苏州召开座谈会时的情景。
在这次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听完郭辉题为“创新再担保模式 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题汇报后表示,江苏省政府成立再担保公司,通过这种形式扶持小微企业很好很重要;要放开金融领域,让民营企业进入。
“完善制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眼下已成为金融改革共识,也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最大亮点所在。不过,当时光倒流到2009年,那时,江苏省政府就能向民营企业敞开金融领域大门、在江苏再担保股权架构设计上引进社会资本,不能不说具有“敢为人先”的非凡胆略和魄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鉴于实力较弱的基层担保机构,难以获得银行认可,而江苏又是中小企业集聚地,数量全国最多,中小企业若因担保不足、资金链断裂,发生“倒闭潮”,不仅影响税收、就业,也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江苏省政府曾考虑拿出财政资金,支持担保公司发展,以提升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但在如何使用这笔资金上,有人建议直接补贴担保公司,有人认为可以奖励业务做得突出的担保公司,最后考虑到单一担保公司辐射半径太小,“成立一家再担保龙头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提升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的主张,获得了更多人赞同。
在组建什么样的再担保公司方面,江苏选择了与其他各省迥然不同的顶层设计:在江苏再担保首期31亿元的注册资本中,江苏财政拿出了16亿元,社会股东15亿元。15亿元社会资本中,9亿元来自10家国有成分企业的投资,6亿元来自12家民营资本的参股。
财政控股,社会资本参与,催生了“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而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的有效叠加,也产生了强大的复合效应:财政投资保证了江苏再担保拥有了强大政府信用,并确保政府可以通过江苏再担保的影响力,引导担保机构的担保贷款投向,实现地方经济转型;社会资本的参股,又使江苏再担保从降生伊始,就确立了市场化运营而非单纯政策性担保的发展原则,借助商业化运作,江苏再担保可以在为股东提供回报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不断增加资本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股权多元化、并以市场化方式服务中小企业的再担保公司,江苏再担保当年开业,当年盈利,并将再担保金额当年做到了60亿;其后的2010年和2011年,再担保金额更是突飞猛进,分别做到了248亿、450亿;今年有望做到500多亿,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户数也突破了20000家,再担保贷款余额目前占全省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的比重已逾20%。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