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南昌市围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目标,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开门红”;九江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一手抓投资,一手稳运行”,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赣州全力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壮大和产业升级,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本报从今日起,对南昌、九江、赣州稳中求进、加快发展的经验及做法进行系列报道,以激励全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奋力迈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更大步伐。今日刊发的是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纪实(上)。敬请读者关注。
日益繁荣的赣州中心城区章江两岸
4月的赣州,别有一番风光。江涌碧浪,花开灿烂,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正是耕耘好时节。
记者近日在赣州各地采访,所到之处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在江西青峰医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们集团一片利好。今年1至3月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00%。”这是赣州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中取得喜人成绩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赣州各地准确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这一大势,积极作为,保持了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消费、出口和信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增长52.6%、实际利用外资同比提高26.5%,分别比全省平均增幅高24.7%、24.5%。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项目是增长生命线,项目是发展加速器。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
4月15日,占地面积2992亩、总投资达百亿元的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在赣州开发区开工。这个迄今为止赣州引进的投资最大项目,对于赣州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打造江西南部的重要增长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综合商贸物流园落户赣州,是赣州市一以贯之抓好项目建设的生动例子,也是赣州市以商招商的得意之作。项目主要投资人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松兴、香港豪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再兴一致表示,赣州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已成为海内外客商理想的投资创业之地。
项目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生命线,赣州市一直以来把项目建设作为稳中快进的主抓手,千方百计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努力打造周边区域最具活力、最具商机、最低营商成本的开放高地。各县(市、区)都组建了专业的招商和助商队伍,为外商提供招工、用地、水电、科技创新以及办证等全方位服务。他们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支持修建近千公里高速公路,打造快捷立体交通网络,培育、引进1600余家物流企业,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推进瑞金、兴国以及龙南、全南、定南等地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赣州逐渐成为外商青睐的投资兴业宝地。今年一季度,赣州新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个,亿元以上省外项目17个。
赣州还重点抓好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规划引导机制,实行重大前期项目滚动制、重大项目联审制度、用地排序制度,建立重点工程目标管理问责制,率先在全省推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他们用活上市募集、发行债券等融资手段,与中国银行合作在4个工业园区开展“银行园区担保”项目试点。这些措施的推行,推动了重大项目的引进,做到早开工、早投产。
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
走进虔东稀土集团,你会明白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效益有多大。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虔东稀土集团与4位中科院院士以及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拥有43项专利,国家、省高新产品30个,实施70余项科技项目,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2011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17.6亿元。今年1至3月,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净利润2.3亿元。
虔东稀土的成功被赣州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制。
产业兴,工业强,地方旺。近年来,赣州市特别注重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用地、税收、补贴等方面支持稀土、钨、氟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向高端方向发展,引进广东广晟集团等投资10亿元以上战略投资者,组建赣州稀土集团、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为产业壮大和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1至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稀土产业在矿山和分离企业停产的情况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利税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0%、1.6倍。
赣州市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赴北京、上海等地广泛开展产业调研和产业招商,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扬帆起航:核心组件研发取得明显突破,孚能科技公司有关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安乃达稀土永磁电机项目已建成投产,整车制造引进工作正积极推进。市财政垫资2.1亿元,支持赣州铝厂、钴钨有限公司改革改制,规划建设了铜、铝再生资源回收和拆解基地、精深加工基地,铜铝有色循环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赣州市特别强调利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打造了国家级稀土、钨质量检测中心和高新技术贸易基地,建立了1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推动企业把3%的销售收入投入科技研发中,与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拥有一系列高新技术专利和国家、省级新产品。
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大批企业茁壮成长,在国内外市场叱咤风云。金力永磁公司和高飞数码公司技改项目的投产,拉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36%、134%。
文化提品位、民生促和谐、宜居引宜业,培育中心城区核心带动力
今年4月,协助副市长负责文清路商业街二期工程改造的赣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邱世禄到商户中进行民调,99%的支持率令他感慨不已。他说:“文清路商业街第一期改造时,商户们的支持率十分低。但我们克服工期短等困难,全力以赴,硬是把文清路商业街打造成宋城文化的记忆精品。”在这里,马头砖墙、花格木窗、木漆栅栏,壮观雅致,古色古香;60副楹联将宋城文化、商业文化融为一体。整个街区成为赣州一道亮丽风景。
城市化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关键指标。但是,拥有918万人口的赣州,尚未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中心城区来发挥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为此,赣州市委、市政府殚精竭虑,努力构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近年来,赣州中心城区累计安排城建项目754个,完成投资513.29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近20万人。
赣州市突破了“依靠财政搞城建”的习惯思维,做大做强城建投融资主体,构建了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投入6000万元高起点、大手笔编制规划,使赣州中心城区发展定位科学、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城市吸引投资、人才的能力日趋增强。
赣州立足长远,拉开特大城市建设框架。他们积极推进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建成了全长35.7公里的赣南大道和“千里赣江第一桥”——赣州大桥等,城区三江六岸全面融为一体。
赣州着力实施民生惠民工程,实行了“百街小巷”整治,超常规推动了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和东阳山路样板街改造,体现了“赣州风情、宋城印象”。同时,坚持以高品位的现代建筑装点城市,融入时代元素,努力塑造一些当代城市地标形象,打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精品。他们兴建了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拥有1500个标准床位的一流新医院,兴建集公益、旅游、科普三位一体的自然博物馆。
赣州结合山水环绕的城市形态,依山就势,显山露水,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到2011年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8.15%,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江西省第一批花园城市等称号。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专业人才,中心城区人口已达到72万。
许军 本报记者蔡超然 鄢朝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